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调研报告   ->  正文
基层服务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4-03-03 15:00:03 字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鲜明旗帜,党的90多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奋斗史。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多样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以精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当前存在的问题

  服务内容上,较为重视群众的物质需求,相对忽视群众的精神需求。调查表明,基层党组织能够提供的服务最主要有政策咨询(87%),纠纷调解、邻里和谐(84.8%),低保、就业、计生、治安(77.1%)和居家养老、扶残帮困(72.9%)。事实上,无论是现有的服务资源还是服务骨干的能力素质,都决定了服务内容更多地偏重于群众的物质需求,对于群众的民主权利、自我发展、文化服务等精神需求的满足,既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满足。普遍地讲,看得见的物质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看不见的精神需求则被忽视,基层党组织在“显性”服务方面用功较多,在“潜在”服务方面感觉难以入手。

  服务方式上,比较注重服务的提供方式,不太重视群众的接受方式。调查居民群众认为,基层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不够、与群众感情不深、对群众态度不够热情等问题分别达到了60%、54%、40%。究其原因,还是服务的提供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优越感,在提供服务时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而是勉强服务、被动服务。群众是否接受这种服务和服务方式,考虑的不够,过于强调“我提供了服务、我为你好”,有时甚至把好事办砸。

  服务资源上,过于依靠内部资源,比较忽视内外资源的整合。80%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必要经费,还有42.4%的受调查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服务资源匮乏。现有基层投入保障,只能满足开展基本服务,比较突出地存在“不足、不均、不公”等问题。另外,基层组织过于强化组织对个人、党内对群众的单向度服务,较少关注服务的交互性,不能很好地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服务,在面临群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时,明显表现出捉襟见肘的窘迫。系统外的社会组织、服务机构有资源、有意愿,却较少得到有效整合,培育、发展、引导社会组织的工作没有达到群众期盼要求。 服务覆盖上,有形覆盖有盲区,有效覆盖有欠缺。组织的有形覆盖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有需求的地方就应该有党的服务。调查显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冷时热,长效机制不健全(62%),不够深入、蜻蜓点水(53.5%),这提醒我们在抓组织覆盖的同时,必须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有效形式,以服务的深入实现工作有效覆盖。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两新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的覆盖仍然有一定欠缺,一些行业或者行业的功能部件缺少党的组织和党员身影,成为空白地带;一些组建时间不长、运行尚未规范的党组织由于党员流出,成为空壳组织。

  对策建议

  完善制度建设,分类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标准。要坚持服务导向,以制度化的机制要求,将基层党组织的重心真正转移到服务上来,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各类基层党组织的阶段性任务不尽相同,服务对象的需求也有较大区别,必须要研究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的不同特点,分类提出建设标准,分类推进实施。要以“六有”为目标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标准,细化服务核心、服务队伍、服务场所、服务载体、服务机制、服务业绩等的具体要求,使基层组织建设有标杆、学习有典型。

  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加快基层党组织的转型升级。要充分借鉴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绩效管理、控制理论等理念,树立服务的成本意识,实现基本型服务无偿化、改善型服务低偿化、享受型服务市场化。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服务手段,缩短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比如,运用电子党务,提高服务党员能力,支部建在网上,强化组织辐射能力,建立即时通话圈层,迅速了解服务动态等。 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组织转型与服务方式的同步共进。创新开放互动的建设方式。加大信息公开,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社会资源来提供服务,并将被服务对象组织起来,实现从服务的接受者向服务的提供者的提升。创新统筹兼顾的建设方式。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其他领域服务人才、服务资源的吸纳能力建设,并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做到整体推进,不求齐头并进,不搞一刀切。创新投入保障的制度机制。尤其是在服务资源上要加大中央和省市的财政支持,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提高基层保障水平,以解决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服务骨干“全脱产”产生的保障需求,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