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重要举措。瓯海区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起步早,走在全省前列,截至去年6月份,瓯海区已建成75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其中农村新社区60个,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日前,瓯海区作为全市首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通过省级验收,并上报国家民政部。
瓯海是一个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城区,全区面积467平方公里,下辖一个镇,12个街道,251个行政村,农村比例占绝大部分,户籍人口近36万,外来人口约63万。如何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工作,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让瓯海区近百万居民,最大限度的,在家门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项考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大课题。
作为全市村级组织“转并联”和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单位,瓯海区于2011年3月份在10个镇街选择15个点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途径与方法。2011年6月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全区批复成立75个城乡一体社区(不包括三垟街道、茶山街道),其中农村社区60个,城市社区15个。完成了社区组织的全覆盖,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从播种,到花开,到结果,辛勤地耕耘,只为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幸福果实,推进城乡和谐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耕耘中那些凝聚全区上下智慧的点点滴滴。
免费服务点点滴滴总关情
在泽雅镇天源社区,于前天开张了社区免费摄影室,为社区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摄影,并赠送照片。这,是该社区便民服务的新举措之一。
在社区摄影室开张首日,上午9时半,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已经有20多个老人领取排队序号,等候拍照。88岁的徐云香老人说,自己十几年前领老人证需要照过一次相,到现在就没照过,这次好,就在家门口服务,免费摄影还赠送照片,真是为我们老年人着想的好事情。首日,就服务了50多位老人。给老人们拍照的是来自悦图网的公益摄影师麦浪,社区出资为老人冲洗好照片,免费送给老人,这些老人将会收到单寸照片8张,2寸照片4张,5寸照片1张。
说起这个社区免费摄影屋的创办,天源社区管委会主任周俊武说,上次到门槛山村调研,一个老人说,自己想“打个照相”留念,山上没有摄影店,到山下不方便。于是心里就想着要为社区里的老人办个免费摄影屋。
周俊武说,泽雅镇天源社区,由源口村等九个村居合并组建的,大部分居民还生活在山上,社区老年人就有2千多人。整个泽雅镇只有镇上一个摄影店。山上的老人,想办证件,拍照都要跑到瞿溪去,很不方便。
为了社区里每个老人都享受到此项服务,这个免费摄影室采取定点定时服务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方便住在偏远山区的老人。而且,这些居民的照片数据,社区为其保存着,如果用到,居民可以到社区居民数据库取用。真是想到老人的心坎上了。
上午10时不到,西岸社区理发屋已经坐满了赶来理发的居民。他们都是清一色的老人,他们对笔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话讲,这么方便还有吗?”
泽雅镇的西岸社区是典型的山区社区,以留守老人居多,甚至连一个理发店都没有,村民理个发都要花半天时间。去年6月份,当地8个村通过“联”的方式组建西岸社区。7月份,社区就出钱请了瞿溪的理发师周品香,在每个星期五定期到社区免费为居民们服务。82岁的潘崇友老人是从横垟社区的水碓坑赶来理发的,他说,自己那儿没有理发,知道西岸社区有理发,就赶过来。西岸社区管委会主任林金荣说,现在这个理发屋,不仅为西岸社区的居民服务,相邻其他社区的居民也会到这里来理发,我们同样提供免费服务,因为西岸山区就这一个理发点。
瞿溪八仙岩社区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青山怀抱,秀水环绕,社区干净明亮。这个离集镇约3.5公里的美丽社区,在享受优美自然环境的同时,却被出行不便困扰。为此,八仙岩社区买了8辆自行车,专门放置在社区管委会门口,出借给社区居民,方便居民。居民只要用身份证在这里登记,就可以领走自行车使用。居民有借有还,秩序井然。
居民张德金说,自己开了一间面店,每天要去镇上采购物品,有时候一天就要好几趟。每次提着货物往返,还真是劳累。现在好了,社区的免费自行车解决了自己每天焦心的难题。
在八仙岩社区管委会门口还放置了一个百宝箱。这个百宝箱有针线、纽扣、清凉油、剪刀等几十样小东西,居民取用方便。这些东西虽然微小,却是很贴心。
从免费摄影、免费理发,到自行车、百宝箱,这些微小的东西,急居民所需,足以暖人心了。
文化生活自编自演乐融融
天源社区建成后,居民的生活正在发生变化……在今年7月1日,该社区举办了以“相约泽雅文化,传颂党团精神”为主题的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上,社区的居民都踊跃参与,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幼儿。演出现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了居民的阵阵掌声。
60多岁的居民徐朝进自拉自唱了京剧。徐朝进说,退休以后,平时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艺,这一次也算是一展才艺,心里特别高兴。如今已经招了几个同龄“学生”,学唱京剧。居民朱恩花是一位常年骑着三轮车,双手不离农活的中年妇人,在艺术节上一套漂亮的太极拳,让居民对她刮目相看。演出结束后,十几个居民拉着她要跟她学习太极拳。说起这个,憨厚的朱恩花不由露出喜滋滋的神情。
社区文化节营造了浓浓的新社区生活氛围。周俊武说,天源社区居民的生活总体上还是农村,文化生活尤其缺乏,社区在推进各项便民服务的同时,以文化创建为着力点,以社区文化节为载体,培育文化社团,让居民感受社区生活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精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看到居民对文化活动渴求,社区打算在年底,再举办一次文化活动,节目由居民自编自演,促进居民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
“中国老百姓,炎黄好儿孙,重情重义重品行……”
嘹亮的歌声在社区里回荡。循着歌声,走进瞿溪会昌社区文化中心。见一楼有两位居民在打乒乓球,二楼电子信息阅览室有人在浏览网页,三楼就是居民大家唱教室,推开教室的门,嘹亮的歌声顷刻拥抱了我。教室有50多位居民正在跟随老师的琴声在唱《公民道德歌》。他们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今年65岁的居民何玉香说,如今唱歌已经成为她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唱歌让人心情愉悦,而且认识了很多同学。老人用“同学”这个词,让笔者很有感触,这个词从老人嘴里吐出,可见老人内心的愉悦和年轻。歌声真是个美妙的东西,让人感觉生命是如此饱满,生活是如此的惬意美好。
社区四楼是居民书画室和民乐队活动室。这边吹打弹唱,那边挥毫泼墨;这里打乒乓球,那里悠然上网浏览世界。真是各得其所,其乐融融,让人不由羡慕起会昌社区居民的生活来。
幸福驿站实实在在见真情
仙岩岩下社区的残疾人康复站就在社区管委会隔壁,笔者在这里看到,残疾人康复站的场地宽阔整洁,各项康复器材齐全先进,各种器材上都有肢体残疾的居民在器材上做康复锻炼。看着他们锻炼的身影,不由让人感叹社区生活的细心周到优越了。
岩下社区管委会主任梅杰说,岩下社区有各类残疾人103位,肢体残疾的就有70多位。为了让肌体残疾的居民早日得到康复,社区联合区残联建立了社区康复站。刚建立之初,根本没有人来进行康复锻炼,门可罗雀,这么好的设备就浪费在那儿,很是可惜。因为残疾人普遍有自卑感,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农村残疾人更加没有康复这个概念。
为了让康复站真正惠及社区残疾人,鼓励残疾人参加康复锻炼,社区推出了康复有奖的措施,对来康复站参加康复锻炼的残疾人进行奖励。梅杰说,社区挤出办公经费2万多元,对每个星期都有来参加康复锻炼的残疾人奖励30元钱,年终还要对积极参加康复的残疾人进行额外的奖励。由于社区没有康复指导师,爱好体育锻炼的梅杰义务当指导师,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锻炼。
今年59岁的居民杜鼓友,自从前几年中风后,就一直在家,很少外出过。社区工作人员的鼓励他来社区做康复。现在社区康复站不仅成为他的康复场所,更成为他跟外界交流的一个平台。
新明瓯幸福驿站是全市首家社区幸福驿站,创建于今年6月份,这是一个集中医康复和保健功能为一体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场所。
走进这个幸福驿站,场地不是很大,可以说显得很拥挤。但保健师的热情服务和良好的保健效果,让这个狭小空间充满幸福的味道,让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幸福驿站。
要问幸福驿站带来的幸福的味道是什么,今年70岁,来自湖南,暂住上林村的居民李先仲感受最深。
两年前的一天,李先仲脑溢血中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背上了债务。命是抢回来了,但是中风的后遗症,留给这个家更大的伤痛。康复费用是个无底洞,为了不拖累儿女,他和老伴几次打算轻生。今年6月份,得知社区幸福驿站建立,而且还是免费服务的,他们抱着尝试的心理,每天坚持来幸福驿站进行康复治疗。随着一日一日的坚持,李先仲康复的效果看得见。
幸福驿站的保健师张恒说,李老伯经过几个月治疗,疗效显著,开始是不会行走、说话含混不清。如今已经能够自己慢慢行走,说话表达也清晰自如。
笔者在一旁看到,李老伯在没有旁人搀扶下,已经能够自己行走。看到自己能行走,李老伯不禁热泪盈眶。他说,自己能重新站起来,要感谢幸福驿站,要感谢人民政府。情到深处,或许这句话最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旁边的老伴说,等他健康起来,我们要到幸福驿站做义工,以报答幸福驿站的恩情。
张恒说,自己一天要服务40多人,他们大多是来做康复的居民,也有劳累了一天需要推拿放松一下的居民。
新明瓯社区管委会主任陈欢说,来幸福驿站的居民,费用是自愿出,两元、五元,没有规定,自愿投到旁边的幸福小箱里。这是一个全社区居民共同抚育的幸福驿站。
银龄互助演绎最美夕阳红
中午11时,走进娄桥南山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饭香菜香扑鼻而来,中心一楼大厅内桌子上,几十个餐盒一一摆开,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已经分配好。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红色的碗里盛汤。她们是社区里60岁以上居民,义务来照料70岁以上的老人的。
还未到吃饭的间隙,走到二楼,二楼是中心活动室,一边一群老人靠在椅子上欣赏唱词,这种有兼软卧功能的椅子,老人吃了饭可以躺在上面休息。一边的文化娱乐室里,老人们有的在下象棋,有在打麻将的,各自为阵,乐在其中。三楼是整洁的房间,供夜托的老人居住。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有个幸福的晚年,南山社区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切入点,构筑“无围墙养老院”,生活照料有“银龄互助”,娱乐活动则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照料中心根据老人所需,提供中餐、理发等日常服务。目前,社区和村两个层面已完成2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内设有食堂、电视电教室,日托休息室、老年电视大学、棋牌室、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医疗保健康复室、健身活动室及空巢老人居住室。
今年74岁的老人陈永开说,自己几乎每天在这儿玩,早上这儿听听唱词,午餐只要交5块钱,就可以吃到一顿丰盛的午餐。吃完还可以在这儿休息,下午下两盘棋,再回家,一天过得悠闲充实。
南山社区老年人总人数715人,其中70岁以上284人,60-69岁431人。南山社区管委会主任建春说,为了做好老人工作,社区推出“银龄互助”活动,社区组建一支有6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与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结对,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各种生活帮助。
社区工作思路千万条,工作方法各式各样,但点点滴滴总关民情,透露出的温暖是一种绵绵不绝的力量,一切在温暖中和谐,在温暖中发展,在温暖中幸福生活。这就是瓯海区服务型社区创建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