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调研报告   ->  正文
泰顺县“一村一大学生”工作实效调查分析
来源:《温州党建》杂志社 日期:2009-04-01 11:49:37 字体: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根据省、市委《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办法》的精神,泰顺县于2007年5月启动“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并已选聘了首批60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现正进行第二批89名到村居、社区工作大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一村一大学生”工作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干部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一村一大学生”发挥的主要作用

  1、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丰富、文字功底较强、思想观念较新、思维比较活跃、懂电脑操作等优势,努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效推进基层办公事务的规范化;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土地整理各项政策,积极开展低收入农户调查等工作。如,到洲岭乡上舟洋工作的大学生李永鹤,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农民知识化培训,一年来共发动和组织该村村民70多人参加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其中有5人由此获得绿色证书,1人获得初级农民技术员职称。李永鹤也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于今年村党支部换届时当选为村支部委员。

  2、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首批60名大学生到村工作后,有8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52人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这批“大学生村官”全部参与所在村的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入户宣传选举政策,登记、打印选民名单,召集选民参加代表大会,配合乡镇做好村级组织换届的各项筹备工作。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3名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所在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为村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

  3、为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开拓新的途径。“大学生村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整体素质较高,他们能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承担起所在村居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及临近村居站点的指导和维护工作,及时为村民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传播先进文化,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增添了新的途径。如西旸镇门楼坳村的村主任助理林昆开展“四个一”工作法,即:每周组织村民到远教站点看一次科教片或娱乐片;每周给村民从网上下载一些最新信息;每月聘请镇里的科技人员办一次讲座;每周安排一项村民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四个一”的活动,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农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增强了群众致富的本领。

  4、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拓宽了新的渠道。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总体形势趋紧,待业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多的情况,通过组织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吸收优秀大学生进入基层队伍,拓宽了一条新的渠道。根据计划,泰顺县将通过四年时间实现全县299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2007年招考“大学生村官”60人,占全县提供给应、往届大学生招考就业岗位的31.5%。2008年计划招考“大学生村官”89人,比例更是达到了39.5%。

  二、“一村一大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年龄轻、干劲足,到村(社区)工作后,不仅充实了农村干部队伍,在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还储备了有农村基层实践经验的公务人员后备人选,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队伍不稳定。因“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理想抱负与农村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人在到村工作后心理上产生了落差。有的大学生则是冲着“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可以酌情加分、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而来,只把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作为权宜之计,并未安心基层,因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而且部分“大学生村官”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既不是乡镇干部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村干部,干部、群众对他们缺少信任,开展工作比较被动,缺乏应有的身份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泰顺县属欠发达地区,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村居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难度也更大一些,且相比兄弟县(市、区),经济待遇较为悬殊,使部分“大学生村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目前已有2人参加事业单位招考被录取,1人因考取律师资格证后离职。

  2、地方财政负担重。泰顺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比较薄弱,乡镇财政较为困难,每年要为“大学生村官”负担工资待遇、保险福利等资金,财政负担较重。2007年度,县财政实际支出“大学生村官”工资66万元。而通过4年招考,到2010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后,仅按目前的待遇标准测算,每年县财政固定支出就高达285万元,乡镇每年财政支出也将达到65万元,这对于全县财政总收入仅为2亿多元的泰顺县来说,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3、后勤保障难跟上。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大多分配在乡镇所在地或村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居、社区,交通相对便利,食宿问题还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接下来招考的第二批,直至以后招考的几批“大学生村官”,必然将分配到远离中心村镇,经济更加薄弱的偏远村,他们的食宿以及交通等问题一时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深入推进“一村一大学生”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农村工作实际,需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看得到前景,稳得住心态,激发起热情,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提升,作用得到积极充分的发挥。

  1、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的模式。出台《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细化组织人事部门、乡镇、村各自的具体管理职责和“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规范“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流转、考核等,防止乡镇机关随意截留、抽调大学生长期顶岗使大学生成为乡镇的编外干部或临时工,以及“大学生村官”脱管、缺岗、怠岗,不能积极发挥作用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档案,将管理考核过程中形成的考核材料、工作实绩验证材料等,统一整理归入考核档案,为聘期届满考核提供依据。

  2、建立沟通机制,畅通“诉”的渠道。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共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一村一大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通“热线电话”,开设“村居大学生”网上论坛,传达有关政策精神,加强日常工作交流和思想沟通,及时做好思想引导,为“大学生村官”们打气鼓劲。阶段性地进行巡访,帮助指导和解决一些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稳定情绪,安心农村和社区工作。

  3、加强教育培训,开辟“强”的途径。认真做好新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上岗培训工作,重点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村工作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转换角色,及时适应并融入农村生活和工作。针对农村需求实际和“大学生村官”自身不足,实行专业对口知识培训,使“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更加适应农村实际需要。建立“结对帮联培养机制”,通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帮扶、乡镇驻村干部帮传、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帮带“大学生村官”,以及“大学生村官”联系农户、企业等形式,为他们传授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促其工作顺利开展,能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层次。

  4、搭建锻炼平台,引导“出”的门路。一是落实县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中的扶持政策,给予资金、信贷、税费等方面支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吸引他们参与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和经营,带领群众致富,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农村创业能人”转化。二是建议“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干部会议,帮助他们在村级班子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党员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有“村民”身份的,鼓励其竞选村委会主任,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农村带头人”转化。三是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挂职锻炼,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接触并熟悉乡镇基层工作,在乡镇实际工作中磨炼并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基层后备干部”转化。同时,认真执行好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时,注重招录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村官”,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公务人员”转化。

  5、加大保障力度,体现“爱”的关怀。一是争取上级财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建议省财政调整对“大学生村官”工资的补助政策,改变以往统一按40%单一比例补助的做法,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实行分类补助模式,比如将全省各县(市、区)按照经济发展情况和财政收入状况差异分为三类,分别按照20%、40%、60%的比例给予补助,以体现对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关爱,支持欠发达地区更好更快地推进“一村一大学生”工作。建议市财政给予泰顺等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也同等享受现行给予鹿城等3个区每人每年8000元的补贴政策。二是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建议县财政根据本县上年度财政收入增长变动情况,参照本地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薪酬水平,实现同步增长。对表现较好、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参照当地村(社区)干部享受年终奖金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加大乡镇财政的投入。对按计划抽调到乡镇挂职锻炼的“大学生村官”,应根据其工作任务及考核等实际情况,适当发放补贴或奖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四是提倡“大学生村官”选择本乡本村任职。一则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在熟悉的环境下尽可能快地投入工作和顺利地开展工作;二则有利于各乡镇协调各村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妥善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就近解决食宿、交通等问题,降低后勤保障成本,为“大学生村官”安心农村工作、积极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