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凤阳畲族乡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内容供给、学习形式、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实效,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精准对接需求,课程供给“量体裁衣”
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需求定制课程“菜单”。对机关党员,重点开设政策法规解读、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等实务课程,提升履职能力;对农村党员,结合畲族文化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置畲歌畲语讲解、农文旅融合发展等特色培训,邀请非遗传承人、种养殖大户现场教学。今年已开展基础党务、乡村旅游策划等专题培训12期,其中为年轻党员打造的“凤进青年”培育课堂,通过案例研讨、实地观摩等形式吸引200余人参与,帮助党员快速成长。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形式“灵活鲜活”
为破解党员“集中学习难、理论理解难”等问题,着力构建“线下阵地+线上平台”双学体系。线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田间地头打造“庭院课堂”“田间宣讲点”,选拔乡年轻干部、优秀老党员组建“809000”宣讲团、畲语宣讲队,用“家常话”阐释政策内涵、分享奋斗故事,让党的理论宣讲在基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线上搭建“云端课堂”,依托微信群定期推送政策解读短视频、理论学习资料,内容聚焦村民关心的惠农补贴申领、人居环境整治标准等,满足“随时学、随地学”的个性化需求,筑牢党员信仰之基。
聚焦作用发挥,教育成效“落地开花”
把党员教育与实践服务结合,让党员在为民办事中锤炼党性。针对在职党员,组建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孤寡老人陪伴、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动员党员在抗灾抢险、重点项目攻坚中冲锋在前,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0余个。针对离退休党员,落实暖心关爱服务机制,组建“送学小分队”开展上门送学、谈心谈话20余次;邀请老同志组建“银龄先锋队”,主动参与矛盾化解、杜鹃花海项目攻坚等任务,真正实现“离岗不离党、余热映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