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温州市委网信办主办、温州新闻网承办的温州市第十二届时政评论挑战赛第四轮赛事结果近日揭晓。中共永嘉县委组织部选调生吴锦楠的作品《“强城”落子,“兴村”活局》获“每周佳作”称号。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佳作。
永嘉县 吴锦楠
“强城”落子,“兴村”活局
在高质量发展的宏大棋盘上,城乡关系是决定全局胜负的关键手筋。于温州而言,从“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中央战略到“强城行动”的地方实践,无不是在精心布局一盘城乡融合、协同共进的“大棋”。这绝非城市对乡村的单向辐射,更是一场基于功能互补、价值共享的深层革命。它要求执棋者胸怀大局,着眼长远,通过精准落子,激活全盘,最终下出一盘助力温州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共赢棋”。
布“产业棋局”,谋取优势互补之“实”。产业布局是棋局的根基,决定着棋形的厚实与潜力。城乡产业融合,其核心在于摒弃过去“城强乡弱”的零和思维,转而以全局视角,将城市与乡村视为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价值共同体”,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城市,作为创新策源与市场高地,资本、技术、信息密集,但也面临着空间约束与成本上升的压力;乡村,作为生态腹地与文化宝库,拥有土地、资源、传统技艺等独特禀赋,却常苦于找不到转化的通道。若二者继续割裂,城市的产业升级将因腹地不足而受阻,乡村的优质资源也将因远离市场而“沉睡”。因此,必须下一盘“立体棋”,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等“活水”精准灌溉乡村的特色产业,同时让乡村的绿色农产品、文旅资源、手工艺品等“珍宝”高效对接城市的广阔消费市场。这步棋的妙手,在于以“链式思维”取代“区块思维”,绘制清晰的城乡产业地图,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跨区域的“飞地”产业园与协同项目,让城乡产业在深度耦合中焕发新的生机,共同做大区域经济的“蛋糕”。
走“人才棋步”,激活双向流动之“眼”。“棋眼”活,则全盘皆活。在城乡融合这盘大棋中,人才就是那个至关重要的“活眼”。此步棋旨在破解人才长期从乡村单向流入城市的困局,推动人才基于市场规律和价值实现进行“双向奔赴”。人才是最活跃的要素,其流向直接决定着地区的兴衰。若人才始终“一江春水向东流”,城乡差距的马太效应只会不断加剧。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志,就在于能否让乡村从“人才输出地”变为“人才吸引极”。这并非道德呼吁,而是发展逻辑的必然。城市的“强城行动”需要更广阔腹地的人才支撑,而乡村的全面振兴更是渴求新农人、工程师、艺术家等多元人才的加盟。激活这步棋,关键在于拆除无形的“篱笆”,通过制度改革,在户籍、社保、职称评定等方面实现城乡待遇衔接,并大力完善“人才下乡”的激励保障机制与“乡村育才”的本土孵化体系。唯有让在乡村奋斗的人才有奔头、有回报、有尊严,才能彻底做活人才这个“棋眼”,为城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活力。
争“福祉棋势”,奠定共同富裕之“基”。棋局的最终较量,在于“势”。这个“势”,便是城乡居民能否共享现代化美好生活的福祉大势。它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指标,关乎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是城乡融合的最终目的与最深厚的内生动力。若产业兴旺了、人才回归了,但乡村居民仍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的公共服务,那么这种融合便是表面的、不牢固的,共同富裕也就无从谈起。投资于乡村的福祉,就是在投资整个区域的未来,是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筑牢压舱石,为内需的持续增长挖掘新源泉。
棋至中盘,落子无悔。温州的“强城”与“兴村”并非两条孤立的战线,而是一盘必须下好的“共赢棋”。唯有以全局视野布好“产业棋局”,以战略眼光走活“人才棋步”,以民本情怀争得“福祉棋势”,方能在这场深刻的城乡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为浙江乃至全国贡献出一份精彩的“温州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