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离乡不离党”?龙湾区沙城街道交出了一份以暖心服务促担当作为的生动答卷。近年来,该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着力深化“聚沙暖流”流动党员管育服体系,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的举措,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难、学习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真正让流动党员学有阵地、心有归属、干有舞台,从“流入”变为“融入”,从“扎根”迈向“有为”。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周的日志,近距离感受流动党员们在沙城的融入、学习与贡献。
从“旁听”到“发声”,我为沙城献一策
时 间:2025年8月28日
记录人:大郎桥村流动党员 龚贻伟
今天下午,我作为流动党员代表参加了沙城街道第二届居民议事会第八次会议。还依稀记得第一次参加议政会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后排,手里攥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街道发展规划、民生项目推进情况,看着其他代表踊跃发言,既佩服又有些胆怯。我担心自己作为外来者,对本地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散会后,街道党建办的同志拍着我的肩膀说:“流动党员也是街道的一份子,下次大胆说说你的想法。”这句话,我记了大半年。
与第一次的“旁听者”身份不同,这次我不仅有了正式席位,也成了“发声者”。会上,我认真听取了街道办事处关于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对基层站所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同时,我也从一名流动党员的角度,对沙城未来发展和党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沙城优质服务护航成长,暖意在心
时 间:2025年8月30日
记录人:顺江村流动党员雷兆尖
作为一名从外地流入沙城的流动党员,初到这里时,总担心难以融入当地生活。不过今年以来,沙城街道积极打造“新新计划”党建品牌,推出了“新龙娃成长记”等一系列活动,让我看到了沙城街道对我们这些特殊群体的关注。前阵子,在老乡的热心介绍下,我加入了活动群,这也为我和孩子开启了一段特别的体验。
今天,沙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丰收宝少儿财商研学活动。一到活动基地,孩子们就被浓厚的学习氛围吸引住了。在基地负责人的耐心引导下,我们走进了钱币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各种货币让孩子惊叹不已,从最初的贝壳货币,到造型各异的金属铸币,再到我们现在常用的纸币,每一种货币形态的转变,都像一段神奇的历史故事。负责人细致地讲解着货币演变的过程,孩子听得格外认真,慢慢理解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本质意义,之前对传统货币形态的认知空白也被填补了。
随后,基地负责人采用“情景模拟+ 游戏互动”的形式,把“收入、支出、储蓄”这些抽象的财商概念,变成了孩子们可以动手操作的实践任务。看着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养成理性消费意识,我心里满是欣慰。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研学活动,更像是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财商素养”的种子,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了重要基础。
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它不仅让孩子学到了实用的财商知识,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沙城街道对我们流动党员的关心和关爱。这份温暖,让我在异乡也找到了归属感,也让我更有动力积极参与街道的各项活动中,为沙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力量“随迁”,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时 间:2025年8月31日
记录人:七二村流动党员 王仁
作为一名在沙城工作的流动党员,我一直希望能为当地基层治理出一份力。沙城街道的基层治理队伍十分庞大,涵盖了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多个领域,而我经过了解后,主动加入了七二村护河队,从此定期参与巡河治河工作,为守护沙城的碧水清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恰逢“红色星期天”活动,我们护河队按照计划,对七二村下河儿展开了一次全面的巡逻。上午9点,队员们准时在河道旁的集合点碰面,每个人都带着垃圾夹、垃圾袋、手套等工具。巡逻过程中,我们沿着河道两岸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有的队员负责清理岸边的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有的队员则认真检查河水水质情况,观察是否有污水排放现象,还有的队员向周边居民宣传保护河道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大家共同爱护水资源。
在巡河到河道中段时,我们发现一处岸边有少量疑似污水排放的痕迹,队员们立刻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了街道相关部门,以便后续安排专业人员前来排查处理。
接下来,我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加入沙城的“沙宝”治水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真正实现红色力量随人迁。
一次主题党日 一场思想“充电”
时 间:2025年9月1日
记录人:八甲村流动党员 周红
今天上午,我到流动党员之家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这次主题党日的对象是面向包括我在内的整个街道的流动党员。虽然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但通过这种形式的党日活动,我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流而有学”“流而有家”。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丰富,学习从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开始,当读到“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时,我心潮澎湃。在异乡打拼的日子里,我要对得起党员的身份,负得起人民群众的嘱托,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生活。
最让我触动的是理论学习,这些学习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漂泊在外流动党员日常的工作和行为,让我反省:最近工作有没有懈怠偷懒,生活中有没有追求享乐。这些学习,不是冰冷的条条框框,而是为我们流动党员立起了思想的“灯塔”,拉起了行为的“警戒”。
走读沙城:在千年文脉里寻找党性根脉
时 间:2025年9月1日
记录人:七一村流动党员 孙大学
沙城街道推出“走读沙城”系列活动,让我们流动党员更好地了解沙城、融入沙城,我们在沙城的归属感更强烈了。今天,我们来到了烟台村的孔庙。温州孔庙副会长孔繁东讲解介绍道:“儒家思想跨越两千五百多年,从先秦孔孟创立,到汉代‘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心学的发展,其核心的‘仁、义、礼、智、信’不断与时代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孔会长的详细讲解下,我忽然觉得,儒家思想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党忠诚”的要求是相通的。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或许我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可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可以团结同事,互相学习;可以遵守公德,守护村居的清洁和安宁。这何尝不是在践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作为一名党员,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做好身边的大小事,就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初心。
“微党课”释放“大能量”
时 间:2025年9月1日
记录人:永阜村流动党员 韦福华
上午8点30分,我就提前来到流动党员之家的多功能室,反复翻看手中的讲稿——今天,我要以流动党员的身份为辖区100多位党员讲授微党课。指尖划过写满字迹的纸张,想起从贵州黔西南到龙湾沙城的这五年,心中满是感慨。
课上,我先从老家黔西南说起。那里不仅有万峰林的奇峰叠翠、马岭河峡谷的飞瀑流泉,还有布依族“三月三”的歌圩、苗族银饰的璀璨光芒。我在PPT展示家乡照片时,台下党员们不时发出赞叹,有人还追问着旅游路线,这让我格外自豪。
接着,我分享了在龙湾的日子。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看病不知道去哪家医院靠谱,感觉自己像漂泊在外的浮萍,很孤单也很无措。后来,我在微信公众号看到了“浙里流动先锋码”的推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了沙城街道流动党员之家。“加入了支部就好像有了家一样”韦福华说道,“支部的同志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就像亲人一样。”对在外奔波的人来说,一次问候,一场活动,一份关心,是让他们有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举动。党组织时时刻刻都在党员们的身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党员放在心上。
最后,我谈了作为流动党员的感想。“此处安心是吾乡”,以前觉得是句诗词,今天明白了,这份“安心”,不仅来自组织的关怀,更来自被信任、被需要、被尊重的价值感。归属感随着一次又一次活动的参加而愈发强烈,沙城就像家一般在我们每一位流动党员的身后,我坚信沙城就是我们这些流动党员的第二故乡,而组织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通讯员 邹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