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回信说,“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扎根三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这封回信,纸短情长,寓意深远,不仅是对全国千千万万特岗教师的巨大鼓舞,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乃至各行各业奋斗者的深切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领会回信精神,从中汲取“特岗计划”实施二十年来所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强大动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致敬特岗教师“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在平凡岗位上诠释不凡担当。“潜心耕耘”体现的是一种心无旁骛、沉心静气的定力,一种对事业极致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广大特岗教师之所以能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育得桃李芬芳,正是因为他们将教育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沉下身、静下心,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教学、关爱学生,在三尺讲台上实现了不凡的人生价值。这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与专注,是成就任何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笃定初心使命,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为民服务,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不为外界纷扰所惑,不为一时困难所阻。要锤炼专业本领,发扬“钻”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持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以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要摒弃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长效。
致敬特岗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在艰苦环境中绽放青春芳华。“默默奉献”彰显的是一种不求闻达、不图回报的胸怀,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境界。特岗教师们告别城市的繁华,扎根偏远的乡村,克服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上的挑战,将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的付出,或许不为人知,他们的名字,或许不被广泛传颂,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真谛,照亮了乡村孩子的未来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刻心系群众安危冷暖,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发扬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的关系,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在服务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要砥砺清廉品格,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自身的清风正气凝聚民心、带动民风。
致敬特岗教师“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时代征程中书写人生华章。“情怀担当”蕴含的是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一种主动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特岗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情怀的驱使和担当的体现。他们胸怀教育强国、乡村振兴的梦想,主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肩负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托举乡村希望的重任。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用爱与责任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党和人民事业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战略意图,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学习特岗教师“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破解复杂难题、应对风险挑战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要力求善作善成,既要有一往无前的担当勇气,也要有科学有效的担当方法。要坚持守正创新,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施策发力,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特岗教师群体的崇高礼赞,更是对全体奋斗者的殷殷期许。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以特岗教师为榜样,深刻感悟并自觉践行,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