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县(市、区)动态   ->   洞头   ->  正文
浙江海岛养的“智慧鱼”正游出亿元产业
来源:洞头组工 日期:2025-08-22 09:48:00 字体: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从清朝诗人王莳惠笔下的诗词,到现代金光闪闪的丰收景象,在浙江温州洞头区,“一尾鱼”带富“一座岛”,仿野生大黄鱼生态化驯养和养殖正成为当地标志性共富产业。

  2024年核心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这是洞头区生态大黄鱼养殖产业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过去三年,在省“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的精准助力下,该区着力破解黄鱼产业人才短缺、养殖技术瓶颈、深加工不足等难题,带领洞头大黄鱼走过了一条从传统养殖到智慧牧歌的蜕变之路。

  组建人才“新联盟”,破解引才难题

  过去,海岛引才难,留才更难。2022年,帮扶团到洞头的首要任务就是搭建“智力桥梁”。他们促成了当地养殖企业与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和技术“上岛”。

  效果立竿见影,没多久,温州市首个大黄鱼博士创新站落地洞头,国家级科技小院也在此扎根。20余名教授、博(硕)士等科研人才纷纷驻岛,与企业一线人员并肩作战,形成了“专家团队+企业+科研机构”的立体化人才联盟,曾经“招不来、留不住”的人才困境,被实实在在的“人才联盟”破解了。

  创新养殖“新模式”,驱动技术升级

  有了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势如破竹。帮扶团专家与企业联手,研发出核心装备——“智能型海洋声波浮筒”矩阵,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国内最大口径的深海抗风浪网箱,让大黄鱼住进了更安全、更宽敞的“深海公寓”。

  养殖模式的创新不止于此。“智能无网声波海洋牧场”的诞生,则彻底改变了传统围栏和网箱的大黄鱼养殖模式。如今,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中,特定的发声装置可以引导和管理鱼群,同时,对海水环境实时监测、智能清淤等技术的集成应用,让大黄鱼长得更好、品质更高。作为浙江省农业创富大赛唯一金奖,其核心装备技术更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十项智慧养殖智能装备技术推介目录。

  激发产业“新动能”,延伸富民链条

  如何让鱼更“值钱”?帮扶团进一步瞄准了标准化和深加工。

  2024年,《洞头生态大黄鱼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程》完成征求意见稿,以此为据,养殖过程有标可循、规范发展。同时,多条深加工生产线落地开工,黄鱼鱼饼、烤鱼预制菜等新产品陆续上市,大幅提升了附加值。

  近年来,“大黄鱼周边”的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来自洞头区鹿西乡海洋渔业示范基地的黄鱼岛大黄鱼成功入选“品字标浙江农产”,黄鱼岛渔业成为杭州亚运会运动员餐厅供应商,品牌越擦越亮。

  此外,在帮扶团推动下“黄鱼岛共富工坊”应运而生。通过村企合作增收、吸纳退捕渔民就业、融合海岛特色旅游等模式,当地激活海洋、人才、资金等要素,在延伸产业链、做强价值链的同时,有效拓宽了渔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增效与海岛共富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