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实地探访了半马苏河,增加了对普陀的了解,心里的归属感更强了。”近日,在上海市普陀区工作的袁女士与40余名流动党员一起,参加了宜川路街道组织的流动党员“‘宜’起过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类似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一直被普陀区纳管的800余名流动党员津津乐道。
聚焦解决流动党员“融不进的城市”等担忧,近年来,普陀区推出“流动党员安家行动”,在健全体系、精准服务、精细管理上发力,引导他们进得了“家”门、打得开心门,融入普陀区发展大局。
结合流动党员集中登记接收、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等工作,普陀区整合党建指导员等力量,通过日常走访摸排,及时了解需求,解决诉求,推动流动党员应纳尽纳、应转尽转。搭建“区—街镇—基层党组织”三级工作网格,推出“一码一信一卡一书”等一揽子服务包,探索建立“五有”制度和“五步工作法”。
为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建立“基本情况清、流出时间清、流入地点清、从事工作清、综合表现清”的“五清”流动党员个人档案;落实“一对一”结对联系机制,及时掌握党员工作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加强各类优质资源供给,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与线下组织生活,加强线上及时学习。同时,加强和流出地党组织合作共建,做实做细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
“在这里很有家的感觉,也想努力把上海的第二个家建设好。”不少流动党员有着同样的心声,他们积极投身普陀区的建设,成为“身边的榜样”。桃浦镇阳光水岸苑居民区流动党员王女士主动到社区报到,协助推进小区业委会成立;石泉路街道兰田街区流动党员小吴是快递小哥,穿梭于大街小巷时关注老人需求和街区安全,及时发现和帮助化解了岚皋路一家商户雨棚松动的安全隐患……在普陀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