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破解基层干部负担多、承压重的问题,去年以来,内蒙古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攻坚,动真碰硬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干实事。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社会工作部、政法委、住建厅等10余个部门到社区、访农户、踏林场,深入56个旗县(市、区)、105个苏木乡镇街道、267个嘎查村社区实地调研,抽丝剥茧寻找基层负担之困。台账多、会议多、考核频等70余项造成基层负担的问题线索浮出水面。
坚持“减负、赋能、解困、整改、督促”,精准分析基层减负问题表现、具体原因、责任来源,内蒙古分级开展嘎查村社区“六清理两强化”、苏木乡镇街道“四化”、自治区“两优”3个专项行动,调动30余家自治区直属部门资源、市县乡村4级力量,项目化提出22项任务、44条措施,确保减负工作系统推进、全面落实。
减负首要清权责。指导30个苏木乡镇街道试点完善履职事项“三张清单”,梯次推动其余苏木乡镇街道在今年6月底前跟进调整、所有嘎查村社区“一地一策”按需优化,确保基层权责一致、权责对等。一体清挂牌、清台账,嘎查村社区外部标牌标识减少到6块、基层报表减少近80%。拿出较真精神搬“文山”、清“会海”,逐个清理规范涉基层政策文件,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党委政府部门印发文件同比精简18.08%,开到旗县(市、区)的会议减少48.4%。
创新搭建“根数据库”、“一表通”平台,让百万数据信息回流基层、替干群跑腿。将解决基层考核“繁杂多”作为减负的关键之举,分级分类对考核项目“过筛子”、抓研判,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对下考核指标分别减少20%、40%、55%。
减负不搞“一阵风”“运动式”,聚焦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建立基层减负反向评估和动态直报机制,定期向基层征求减负意见、听取干部建议。按季度“四不两直”核查减负情况,确保问题一露头就整治、隐患一出现就消除。相关部门单位建制度、抓规范,出台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方案、清理评比表彰通知、干部借调规程等一揽子文件,用足用好政策存量、坚决防止负担增量。
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作为集中整治攻坚“后半篇文章”,空出的时间上门入户、腾出的精力为民解困、激发的干劲抓好治理。广大嘎查村社区干部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常态化群众教育,和群众“坐在一条长凳”宣传宣讲;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11.4万名专兼职网格员组织便民服务31.5万次;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引导40.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配合社区开展志愿服务3.6万次。基层减负效能不断释放,群众笑脸愈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