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完成“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的目标任务,近年来,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持续推进基层党校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推动普通党员集中培训全覆盖,取得良好效果。
【背景】
1924年,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在萍乡这片红土地上诞生。作为萍乡市的西大门,湘东区注重加强党校建设,坚持不懈依托各级党校开展普通党员教育培训。近年来,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全区1.9万名党员轮训任务主要由基层党校承担,但一些基层党校办学条件较差,存在机制不健全、吸引力不强、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为此,萍乡市湘东区于2020年起,在湘东镇试点推进基层党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加强普通党员兜底培训工作。2022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建设标准化基层党校,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为抓手,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基础保障、创新载体方式,推动党员集中培训走深走实,全区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党员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一线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做法】
(一)强化整体设计,健全党员培训机制。萍乡市湘东区把基层党校作为“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的主阵地,统筹整合各类资源,从建设标准、制度设计、班次设置等方面加强统筹谋划,推动普通党员集中培训常态长效开展。规范建设标准。按照至少有1间可容纳100人的教室、3间研讨室、1间办公室的标准,指导乡镇(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建设标准化基层党校11所。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副书记兼任常务副校长,党建办承担党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配备2名左右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同时,制定实施校务委员会、学员管理、师资管理等5项制度,确保运行规范有序。建立以财政经费为主、留存党费为补充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按照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纳入预算,乡镇(街道)按照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配套,确保基层党校有钱办学。建立轮训机制。每年年初,通过党员申报、村(社区)党组织集中审核、乡镇(街道)党(工)委统筹安排等程序,制定各基层党校年度党员轮训计划。把每月第二个周五确定为“党员轮训日”,分批次组织普通党员到基层党校参加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党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长不少于8学时。实行积分制管理,把党员参加教育培训学时折算成积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与党员所在党组织考核挂钩,有效调动党员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班次流程。根据党员居住区域、行业领域、实际需求等,针对党务工作者、党员志愿者、流动党员、乡村振兴人才中的党员等不同群体,合理设置培训班次,严格控制每期培训班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按照“上短课、多上课”的原则,明确每个班次不少于6堂课,每堂课45分钟左右,并安排开班式、集中讲授、现场教学、分组讨论、随堂测试等环节,保证培训效果。截至2023年6月,共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培训班210余期,培训普通党员2万余人次。
(二)创新内容方式,提升党员培训质量。萍乡市湘东区针对基层党校实际和基层党员特点,因地制宜打造课程、创新方式,不断丰富“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内涵,推动党员培训扎实有效开展。开发多元化课程。每年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实用技能培训等不同主题,邀请省、市级党校教师和专家学者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等精品课程50余门。按照“贴近基层、易学易懂、实用管用”的标准,指导“土专家”、“田秀才”等结合地方实际开发《植保无人机培训》、《党建引领种业振“芯”》等特色课程30余门。定期开展优秀课程、优秀讲师评选,推动讲师精益求精打磨精品课程。实施分众化教学。推行“共性+个性”教学模式,“共性”教学内容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安排,重点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党规党纪、党史等课程;“个性”教学内容根据学员开班前“点单”情况,乡镇(街道)党校有针对性地安排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党务知识等课程。同时,建立课后评价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课后回访等方式听取学员意见,推动课程设置持续优化。打造沉浸式课堂。着眼打造“没有围墙的党校”,围绕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依托凯丰故里、江口艺术村、萍乡市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分类打造21个现场教学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红色展馆。指导各现场教学点细化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路线,配备电子屏、教学展板等教学设备,摄制现场教学视频,邀请先进典型、致富能手等开设示范课堂,同时因地制宜设置现场体验环节,探索“看、听、做”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腊市镇党委党校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步上在炉前村现场教学点为基层党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三)注重学用转化,增强党员培训实效。萍乡市湘东区坚持以学促干,积极拓展基层党校办学模式,在“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中加强实战实训,教育引导党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在领富带富上展现新作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惠农政策等教育培训,组织党员到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锻炼,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致富带富的能力和动力,2022年全区党员兴办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75个,实施产业项目450个。荷尧镇党员黄启明在培训中了解到赤松茸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深入学习钻研掌握了赤松茸种植技术,2022年协助村集体打造了40亩赤松茸种植基地,当年帮助村集体增收15万元,带动10余名村民就业致富。在基层治理上展现新担当。依托区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行试点村(社区)打造实践课堂,组织党员现场开展案例教学,邀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网格员现身说法,讲解矛盾调处、应急处突、移风易俗等实践经验,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500余名党员主动担任楼栋长、网格长。下埠镇党员赖仕清参加培训后,积极参加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巡防队,先后调处矛盾40余起、参与治安巡逻100余次。在志愿服务上展现新形象。开展志愿服务相关教育培训,邀请优秀党员志愿者分享经历感悟,组织党员学习志愿者知识技能,现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022年以来,党员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万余次,涌现出志愿服务队伍100余支。老关镇党员龚蒲英在培训中聆听党的二十大代表、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文兰英《关爱留守儿童》专题党课后,第一时间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牵头成立老关志愿服务队,带动80余人开展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帮扶困难学子600余名。
峡山口街道党工委党校邀请赣西肿瘤医院医生讲授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启示】
(一)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集中培训,制度建设是关键抓手。基层党校的学员都来自一线,普遍存在组织难、管理难等问题。萍乡市湘东区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结合地方实际,明确基层党校阵地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党员轮训日”、经费保障、日常管理等制度机制,推动基层党校运行规范化、党员集中培训常态化。这启示我们,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教育培训,要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动工作,从组织领导、方式方法、效果评估、基础保障等环节入手,不断健全落实基层党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机制,以有硬度的制度推动基层党校管理上水平、教学提质效。
(二)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集中培训,资源整合是有力支撑。基层党校基础保障乏力、师资来源不足、课程设置滞后,单靠自身力量难以满足党员培训需求。萍乡市湘东区整合盘活各级各类阵地、资金等资源建设标准化党校,统筹省、市、区、乡镇(街道)等各级各类师资力量开发多元化课程,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这启示我们,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引导优质资源下沉集聚、服务基层,促进各类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着力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三)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集中培训,分类培训是有效方法。基层党校的培训对象领域覆盖广、年龄跨度大、文化差异大,教育需求多元多样。萍乡市湘东区把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需求,指导基层党校分批分类设置培训班次,推行“共性+个性”教学模式,分类打造现场教学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这启示我们,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以党员需求为导向,统筹考虑不同群体的思想工作实际,精准供给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集中培训,实践实效是重要标准。基层党校培训效果如何,最终要靠党员工作业绩来检验。萍乡市湘东区坚持把学用转化贯穿基层党校办学全过程,通过组织党员到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开展案例教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引导党员立足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这启示我们,依托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教育培训,要始终树牢实干实效的鲜明导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因地制宜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引导党员以学增智、以学促干,切实把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