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党建研究   ->  正文
涌动在瓯越大地 的红色传承
来源:温州日报 日期:2019-07-03 16:29:15 字体:

  5月7日,温州市委党史办、温州中共党史研究会在墨池坊温州新四军研究会五楼会议室举行温州和平解放70周年的纪念活动。

  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站满人——

  胡景瑊的儿子胡建从杭州来、胡济从美国来;胡国洲的儿子胡方西从上海来;吴荣膺的女儿吴玉凤从厦门来、儿子吴宗义从北京来;汪瑞烈的孙女汪丽萍从香港来;林鹤翔的女儿林小曙从杭州来,还有全市各地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温州革命历史的老革命的后代们,从四面八方专程赶来,汇集到这里。

  五月的鲜花尽情绽放,红色的情愫在心间汹涌。

  回忆:重温革命先辈的赤胆忠心

  座谈会上,大家发言踊跃,将近12点了,林小曙还高举着手,她的执着,终于抢到最后发言的机会。

  1949年5月7日,解放大军开进温州城时,一个“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细节故事,再次感动座谈会的聆听者,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林小曙的父亲林鹤翔。

  5月7日解放大军进城那天,林鹤翔临阵受命被龙跃司令员任命为前线司令部供给处处长。之前,他的职位是浙南行政公署秘书处主任。那天,他一大早坐小船从雄溪到温州查看战地实情。到了小南门码头,他发现情况有点混乱:一些战士把国民党政府仓库里的棉被等物资搬到船上,准备往乡下运;他还听到一位管部队伙食的老战友说自己正在为部队筹粮奔忙;在飞霞桥,他看到前线司令部的几位首长在露天办公;还看到进城的战士们只能坐在屋檐下休息……心急如焚的林鹤翔立马赶回雄溪,把他看到的现象向龙跃司令汇报,并提出自己的三点建议。龙跃司令被眼前这位有责任心、有分析观察能力的战友所感动,立刻委任林鹤翔为前线司令部供给处处长。

  前线司令部供给处成立了,只有三人:主任林鹤翔,还有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当天下午,林鹤翔带着他的兵马立即进城,在林鹤翔的主持下,前线司令部供给处的工作开始运作:接管仓库、加工厂等重要民生设施;通知各县马上将粮食等物资运到温州;向商会借钱购买布匹,为部队制作统一的军装……事务千头万绪,工作没日没夜,林鹤翔三天没睡觉,困了只坐在电话机旁打个盹。

  前线司令部供给处运筹着新生政权下全城军民的吃饭、穿衣的大事,林鹤鸣临阵不乱,有条不紊地指挥、安排,为前线的军需供给,为市场的调节,为民心的安定,为浙南全境的解放,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追寻:让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

  5月6日下午,周丕振女儿周建华、陈大海的儿子登升、登局特地驱车去永嘉碧油坑。周建华说:父亲在世时,经常提起他们为躲避国民党兵的追捕,驻扎在永嘉的深山密林里坚持斗争,很想再看看游击纵队当年在大山里战斗生活的环境。

  小车在山路上盘旋一个多小时,眼前出现一座纪念碑。原来这里就是吴毓等六位烈士的断头之地,是中共党史上“小坑事件”的事发处。

  1943年下半年,国民党新编二十师补充团上校团长曹集云上任后,采取军事、政治双管齐下的策略,利用叛徒陈家璧、范亦宸等变本加厉地破坏共产党组织,逮捕共产党员,瓯越大地一片白色恐怖。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阴谋,中共浙南江北办事处主任吴毓决定在永嘉、仙居、黄岩交界处的黄山村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建立新的革命力量隐蔽点。但是在黄山村一带盘踞着几股武装土匪,其中一股土匪头目叫余汝苟。通过地下交通员多方联系、沟通,余汝苟表示同意依靠共产党。

  1943年12月10日,吴毓应约率领中共瓯北县委组织部长徐顺性、武工队副队长潘统镛等六人到达小坑事先约定的谈判地点。土匪设宴接待,却借吃香灰酒之际拔枪射击,吴毓等六位同志当场牺牲。

  青山肃穆,苍柏默哀。周建华和陈家两兄弟一起下车,在纪念碑前鞠躬致敬并告慰先烈:一定会继承他们的遗志,不改初心!

  5月8日,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的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胡景瑊的儿子胡建,和中共瓯北县委屿北区委书记兼武工队队长汪瑞烈的孙女汪丽萍一起,请永嘉新四军研究会汪福忠带领,去屿北寻访历史遗迹和拜访尚健在的老革命。汪丽萍告诉我:“8日,我们先去拜访胡教授的大哥胡宁的奶妈,胡宁曾经在这个家庭寄养三年,奶妈的丈夫叫汪宜庆,他也是红十三军战士,参加过屿北战斗,并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步枪,抓住一名俘虏。我们三人还带着扫帚上山给汪瑞烈烈士和汪宜庆夫妇扫墓。下午,我们去闪坑看望老革命李天得,当年胡教授的父亲胡景瑊、我的爷爷汪瑞烈及关榕、徐寿考等经常隐蔽在他们家;9日,去闪坑拜访了胡景瑊的警卫员戴成川,老人家现在还健在,90多岁了,意识虽然有点模糊,但听说我是汪瑞烈的孙女,他非常兴奋,立即能说出我父亲汪祥坡的名字,还讲了许多当时的战斗故事。还参观了红十三军营长戴家业家,当年,我祖父汪瑞烈经常在戴家楼上开会。还有汪高寿家,因为这里是一处很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屿北战斗那晚,民兵20多人就埋伏在汪高寿家里,敌人来时,是红军战士汪学池开了第一枪。”

  浙南的红二代自发组织诸多重温先辈斗争历程、继承先辈革命遗志的活动。他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集结为微信群,如“温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江北革命历史研究会” “浙南弟子”等,让红色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