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把远程教育作为加强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的有力引擎,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广、功能全、影响大的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努力打造人文苍南。
一是搭建平台,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80万元,按照“一校三室”标准要求,建成规范的远程教育学校、远程教育播放室、点播室、课件室,覆盖全县10个乡镇、111个社区、776个行政村。同时,结合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利用农村宗祠开展“农家书屋进宗祠”活动,在全县建立210个“农家书屋”,村级健身体育中心600余处,搭建起文化强县建设的有力平台。
二是凝心聚力,强化居民文化素养教育。结合远程教育“科技致富工程”,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组织全县700多名远教管理员和408名大学生村官,在10个乡镇远程教育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知识培训,涌现了富源村、金星村、下垟郑村等一批科技致富的典型站点和江里明、兰准平、张维顺等一批科技致富能手。扎实推进文化共享工程,把村级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以及各类教学实践基地、科技培训基地,统一纳入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体系,统筹规划,阵地共建、设施共享,实现了一室、一地多用的目标要求。联合农业、文化、卫生、计生等10个县直部门,建成远程教育“一体化网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与县纪委联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设“廉政教育大课堂”,设立“党风廉政教育资料库”,集中培训基层党员干部1.2万余人次。同时,开展文明机关、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企业创建活动,提升了城乡居民文明程度。
三是健全网络,提高文化公共服务水平。注重加强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工作信息员、教学辅导员、应用示范员等“四员”队伍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完善基层站点管理规范,形成了基层站点设备管理、运行维护、学习应用等服务文化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选择数字电视接入率较高的村,开展远程教育接收终端由村到户延伸工作,探索建立了局域网入户、远教台入户、数字电视网入户、光盘入户、开办远教频道、电话点播等多种模式,努力实现远程教育节目由村到户的延伸,提高了文化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彰显特色,挖掘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加强本区域内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工作,加大苍南历史文化课件制作力度。投资30万元开发特色课件,走访老艺人近80人次,整理原始资料2万余字,整理音乐资料30余首,摄影近300幅,收集电视资料10余盘,策划制作了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夹缬印染》、《单档布袋戏》、《点色剪纸》纪录片。同时,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印刷包装、文具礼品、台挂历等文化产品的聚集化生产程度和品牌效应、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建成印刷包装工业园区11个,印刷包装企业1210家,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个、县名牌产品1个、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占半数以上,近50家企业通过QS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