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综合   ->  正文
一个好书记富一村百姓——记苍南县宜一村党委书记杨成涛
来源: 日期:2009-09-28 11:11:13 字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好书记兴一村百姓”。现任宜一村党委书记兼经济合作社社长的杨成涛,是党员群众眼里的好书记。自1988年担任村党支部兼经济合作社社长以来,他在平凡的农村基层领导岗位上,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共建新农村,致富奔小康,兢兢业业图发展,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好评。20多年来,他连续被评为县优秀党员,4次评为市优秀党员,4次评为省优秀党员,1990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授予市“富民书记”、省“奔小康带头人”, 2006年被授予市“为民好书记”和“十大时代先锋”称号,2007至2009年连续三年评为县“十佳村书记”,2008年被评为首届“感动苍南十大人物”、县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风云人物,市改革开放30年十大“三农”人物,并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金牛奖”,是苍南县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届、第十届省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宜一村先后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集体经济建设示范村”、“省民主法治村”、“省绿化示范村”、“省小康体育村”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村党组织三次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两次获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两次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团结班子 规范管理树形象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这是杨成涛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村里的领头人,杨成涛深知,要发展,首要问题是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杨成涛认为:“只要党组织思想统一了,就没有干不了的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他的带领下,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2008年,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无候选人直选”一次性成功选出了5名党委成员,“海推直选”产生的5名村委会成员全部是党员。“起用能人、重用强人,团结不同意见的人,管好一班人,带动全村人”是杨成涛的用人之道。在工作中他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共兴强村富民之业。他的做法是,通过培养、选拔,把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先吸收到党内,让其在各支部委员会和村各配套组织班子中施展才干,然后,把最优秀的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党委和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村民自治章程、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他还编印了1000本《宣一村规章制度汇编》,分发给每户村民家庭。这些制度的制定,一方面规范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行为,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村干部的工作、村务管理履职行为。

  杨成涛十分重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村进程。2008年4月,宜一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实行全过程监督;实行村干部承诺制度,让村干部接受村民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真正让村民当家做主。

  艰苦创业 集体经济节节高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未来。宜一村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城郊村,1988年杨成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社长时,村集体只有几间出租房和一个停车场,每年集体收入仅5万元。“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当时,他暗下了决心。之后,他深入市场进行调查,认真分析宜山针纺织业的发展前景,大胆提出创办印染厂的发展思路,并带领支部一班人自己动手盖起了厂房,还从绍兴请来师傅,到无锡购来设备。第一家村办印染厂终于在1990年2月投产,当年产值130万元,创税利40多万元。此举的大获成功为日后发展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无止境,面对取得的成绩,杨成涛从不满足。20多年来,他不断寻求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先后为村集体创办了漂染厂、无纺布厂、气流纺厂和纺织品市场等7家企业。相继投资兴建了宜一大楼、综合大楼、酒店大楼、娱乐城大楼、标准厂房、仓库和临街店面等400多个项目。

  从他掌管宜一村至今,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从1988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5亿元,村集体资产从1988年的42万元增加到目前的9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相应地从900元上升至1.45万元。

  统筹谋划 一张白纸绘蓝图

  “农村发展也要搞好科学统筹、全面协调”,这是杨成涛带领村“两委”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早在1992年,杨成涛就带领全村干部着手编制宜一新村总体规划。通过多年实施,宜一村已建成一条宽22米、长700米的主街道和两条各长200米的横街道,建设道路2.5万多平方米,新村建设已颇具规模。

  他带头组织村庄整治,植树种花,绿化、净化、美化村容村貌。投资300万元建设河滨公园,坚持河道整治,清理卫生死角,配置垃圾箱,设立卫生监督岗,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他热心村庄文化建设,先后组建了宜一村铜管乐团、门球协会、太极拳俱乐部等村民文体组织;创办了村电脑室、图书室、健身房、羽毛球场;还建起了全县首个村级塑胶灯光篮球场,配置了健身器材等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杨成涛二十年如一日,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从来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就是每年除夕,也是工作到傍晚,待大家安心过年时他才回家。在外开会,他总挂念着村里的建设,开会回来总要先看过建设工地之后才回家。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遇劳累经常复发,疼痛难忍,但他咬着牙,始终坚持工作。

  以人为本 大事小事显爱心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条件好了,宜一村有钱了。让宜一的群众都能分享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杨成涛的最大心愿。

  1993年,他率先发动村民建起全县首座村老人公寓。2001年又投资500多万元建起第二座老人公寓,使全村450多位老年人入住,安享晚年幸福生活。2006年,村集体又投资190多万元,兴建拥有60套房间的职工宿舍大楼。为了解决部分村民住房难问题,村集体投资116万元,建起26套廉租房,使26户家庭不再为住房问题发愁、苦恼。2007年,投资700多万元,把第一老人公寓改建成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的七层河滨花苑……

  杨成涛还努力为村民办好社会福利,不断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在他的直接努力下,宜一村在全县第一个实行养老补助金、村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第一个实行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在全省第一个实行村级廉租房、村级低保制度。“公生明、廉生威。”20年来,宜一村的经济和社会得到迅猛发展,作为全村带头人的杨成涛,在党内是党委书记,在经营上是经济合作社社长,每年经他审批的资金数额多达几千万元。但他并没有因权力大、经济来往多而冲昏了头脑,始终把“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不搭空股、不欠公款”作为他自己廉洁自律的准则。几年来,直接向该村征地的项目就有48宗、280多亩,许多单位和企业为求给予征地方便纷纷上门,有的送红包,有的送礼物,他都一一拒收。宜一村进行新村规划建设、落实征地政策、安排村民建房,涉及地基200多间,他没有从中为自己和亲朋好友安排一处“特殊”的地基。

  当群众需要帮助之时,杨成涛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受他资助的村民多达40多人次,资金累计达30多万元。每年他还拿出2000元资助挂钩一位大学生。2006年8月,他带领党员到“桑美”强台风重灾区金乡河尾垟村义务清理废墟,积极发动党员为灾区捐资5万元,自己带头捐资3000元……当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他带头捐资1.25万元,发动全村捐资9.5万元,支持灾区重建。

  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起跑线上,杨成涛始终恪守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政治上清醒坚定,不摇不摆;工作上清清楚楚,不错不乱;经济上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人格上堂堂正正,不攀不奢”,始终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