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综合   ->  正文
60年人生旅程 40载笔墨生花
来源: 日期:2009-09-27 13:37:13 字体:

 

康奈党委十七大宣讲团走进车间

  吴蕙芳

  人物名片:陈增鑫,中共党员,1949年9月出生,1987年3月入党。曾任温州制皂厂秘书,温州轻工业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温州电视台办公室副主任、广告部(中心)主任,现为康奈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康奈职工艺术团名誉团长

  60年,对于国家是一个从觉醒走向复兴的恢弘历程;60年,对于人生是一个从积累到收获的岁月变迁。在毛主席那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呼声中,60岁的陈增鑫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他与笔墨结缘,以文字为友,在他的笔下凝聚着一位文字工作者的全部辛劳和快乐,在他身上记载着枝桠纵横的陈年故事。

  暂露头角广阔天地练笔心

  陈增鑫出生于1949年9月,1968年高中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温州制皂厂当学徒。上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大多是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国家的分配,到企业去工作,不像如今可以双向选择,挑选岗位。学徒在60年代是比较常见的,那时候,进厂什么也不会做的都要从学徒做起,由师傅带领,手把手的教。虽然现如今温州已一跃成为沿海发达城市,但当时却还是一个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地方,在那个一门手艺用到老的年代,能被分配到肥皂厂这样的国有企业,一个月拿35元的工资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在现在,35元钱微不足道,甚至不够一些人吃一顿饭,但那时三十几块的用途可大着,陈增鑫回忆,那时一块一毛钱就可以换来十斤粮食,鸡蛋属于营养品,普通人家都还舍不得吃。

  虽然在温州制皂厂一干就是十几年,陈增鑫却没有走上技术工人的道路,拿起笔杆子从一个技术工人变成了一个快乐的文字工作者,并在1972成为了制皂厂的厂长秘书。与文字结缘并非无心问柳,而是有心栽花,他擅长写作,也颇具新闻的敏锐性,经常向当时的温州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提供信息,投递稿件。由于勤奋好学,以及对新闻工作充满热情,他被评为浙江日报第一批10年连续好通讯员。

  1983年发生了一件让陈增鑫难忘的事情。83年3月3日,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由台州椒江市广播站提供的《井边洗衣话“臭皂”》的文章,文章指责温州制皂厂生产的“增产”肥皂有一股难闻的臭气,销路比不上“西湖”、“丽水”皂。陈增鑫看了报道后很是愤愤不平,“增产”皂明明带有清香,何来臭气之说。于是他及时撰写文章,向浙江日报反映报道不实的情况,并多次奔赴杭州,甚至在浙江日报蹲守一个礼拜,据理力争指出失实依据。随后浙江日报派记者亲自去椒江调查情况,查明事实真相,并在4月27日的浙江日报上做了澄清报道,“增产”皂最终得到“平反”。当时国有企业“一公独大”,对现在而言的一场信誉危机却并没有引起厂领导的重视,但陈增鑫还是呼吁制皂厂把3月3日作为“厂羞日”,以时刻提醒加强质量意识。

看望病人家属

  忆苦思甜那些谨慎岁月

  生活在现如今电脑方便快捷、信息流通迅速、言论相对自由的人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理解的。相比较陈增鑫这个名字,认识他的人对陈增歆更加耳熟能详,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含着时代的烙印。在那个谨慎的年代,三个“金”字的鑫是很有容易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于是他将名字改成陈增歆,一直到2005年去康奈工作时才改回来。

  有些事情陈增鑫回忆起来会情不自禁的发笑,虽然时代变迁已让那些历史成为人生的过往云烟。记得有一次,陈增鑫被抽调到厂部当清理阶级队伍的专案组成员,并随同去福州一个叫“南门兜”的地方。当时是夏天,马路上人人都穿着3个孔的人字形塑料拖鞋,由于物资稀缺,塑料拖鞋作为时尚的东西福州都很难买到,更不用说温州了。他想带三双回去孝敬父母,跑了几家百货商店都卖光了,只有一家百货商店的营业员偷偷告诉他可以用全国粮票兑换,于是旅馆服务员帮他在票贩子那买了足够的粮票才如愿以偿。然而几周后,陈增鑫的名字便显赫的出现在肥皂厂食堂的大字报上,还被冠上倒卖粮票的罪行。

  激情燃烧挥洒不惑青春

  在温州轻工业局和温州电视台任职期间,是陈增鑫最多产的时候。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阳光和雨露播撒神州,温州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各类商品交易市场重获生机,形成诸如铁井栏小商品市场、桥头纽扣市场、鼓楼街毛市场、可乐坊标准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1984年被调到轻工业局担任办公室秘书的陈增鑫,除了撰写各类总结、报告和内刊,同时也敏锐的察觉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闻价值。他开始捕捉各类市场信息,经常通宵达旦的赶写文章,一年发表在各类报媒的文章有5—10万字,温州日报就有50余篇,其中头条7—8篇。他的《白色浪潮》、《冬天到温州看时装》等文章不但被全国各类媒体转载,也适时反映了温州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1993年底陈增鑫因为工作突出被调到温州电视台任办公室副主任,当时电视台创建只有5年时间,设备不如现在齐全先进,栏目也不像如今丰富多样,只有一个频道,广告播出实行滚动制,整个电视台只有四辆公车,不像现在几乎人人都开上了车。一年后陈增鑫担任广告部主任,不但取得电视台广告创收的历史性突破,还创新撰稿制作公益广告。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人们在公益慈善领域也注入了新鲜理念,但在电视台撰写、播放公益广告也算是温州电视台一大创举。

  潜心钻研诠释非公企业章节

  刚从大连参加完“全国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民主管理论坛”回来的陈曾鑫,为康奈能在首钢、大庆油田、燕山石化等全国上百家知名企业参加的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而感到自豪。2005年,退居二线的陈曾鑫开始到康奈集团工作,自此便在非公企业的大舞台上潜心钻研非公企业文化建设。

  在他的提议与策划下,康奈集团每年举行历时3个月的“员工文化节”活动,并开展一年一度的“康奈之光”文艺汇演,以此增加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2006年3月,新温州人广播站在康奈成立,陈曾鑫担任编委会主任,保证广播站每天早、中、晚三次播放。2007年5月,为帮助员工解决思想疑惑和生活困难,由25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组成的“康奈新温州人情感交流站”成立,陈曾鑫担任站长。去年他还创办了康奈文化夜校,教员工唱歌、跳舞,学朗诵,他说喜欢这片宽广的舞台,因为给了他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还有一个月陈增鑫就从电视台退休了,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陈增鑫说60是一生的好景,因为40载播撒文字的种子,此刻已是到了丰硕时。但他却丹心依旧,因为康奈提供了另一片广阔的空间,纵然是40载字里行间,60年足音铿锵,仍能端庄句点,另起一行。

  (作者单位:鹿城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