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在线教育   ->   先进事迹   ->  正文
用品德、专业和爱心为灾区人民服务
来源:温州党建 日期:2008-08-05 11:23:43 字体:

  在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中,温州赴川苏河乡防疫队队长胡方杰显得十分普通:戴着一个兰色头盔,穿着迷彩服,蹬着一双登山鞋。但他和所有志愿者一样,亲切、热心、勇敢、真挚。他翻山越岭,趟泥潭,过溪水,在抗震救灾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与队员们同甘苦,共患难,遭遇无数次的强烈余震,劫后余生。在他的带领下,重灾区青川县苏河乡灾后的各项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无疫情发生。

  主动请缨,奔赴灾区

  5月25日,省卫生厅要求我市抽派十名防疫消杀专业人员奔赴四川广元青川县开展工作。接到通知后,市卫生局立即准备人员派出。胡方杰作为省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工作者,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要求组织派他前往灾区开展消杀防疫工作。得到批准后,他又积极物色人员组建防疫队,经过深思熟虑的筛选,从市属单位及各县市区医疗防疫单位中选出九名专业技术人员。次日,由胡方杰为队长的温州防疫队,挺进灾区开展防疫工作。

  路遇凶险,惊险渡过

  青川县苏河乡下辖7村47个社,总人口5150人,面积68.9平方公里。当地发展滞后,没有信用社,没有菜市场。而且没有电话,不能上网,对外联络主要靠手机短息。再加上地震灾情,余震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时有发生,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尤其进乡的公路,为仅两米多宽的弯曲沿山道路,再遭受地震影响后,路面受损非常严重,常有飞石落下阻碍交通,还经常塌方。

  5月30日中午,当胡方杰带领队伍在关庄镇群力村开展消杀工作时,遭遇强烈余震。当时,防疫队正要进入灾民王兵成家中。突然隆隆声突然大作,强烈的余震瞬间发生,只见王兵成全家从家里拼命冲出,屋里的一面墙瞬间倒塌在眼前,尘土飞扬扑面。众人面面相觑,惊魂未定。为保安全,大家留在空地上等待余震过去。这时,开阔地上方的一根高压线又突然断裂,落在大家身前三四米处,电光四溅、浓烟呛鼻。所幸大家都安全没事。

  心系队友,安全第一

  在工作中,胡方杰经常要面对突发的各种危险。为了抗击6月5日深夜突袭的特大暴风雨,胡方杰第一个赤膊上阵,提醒大家先用身体压住帐篷的支撑柱子,他一手按压柱子,一手穿衣裤,虽然冷得发抖,还不住地呼喊大家注意安全。一次队员们登海拔1800米的东风村,中午突然发生强烈的余震,当时,山上发生山体滑坡,眼前的一片小树林瞬间被掩埋。幸好防疫队地处空阔地带,平安无事,这时天气转变,快要下雨,他及时用手机联系爬山队员快速返回。直到得知队伍处于安全地带才松了一口气。6月10日,当防疫队接到通知,将于11日撤离的时候,全体防疫队员上山进村,为灾民做最后一天的服务,中午,又一次发生强烈的余震,胡方杰去的樱桃村树木沙沙直响,部分未倒塌的房屋翁翁声摇晃起来,这时一条狗狂叫着要冲出来,主人家2人出来把狗死死按住,才避免发生狗咬人的危险。

  时间短暂,成绩突出

  在灾区15天的工作历程中,胡方杰经常顶着烈日,爬山越岭,把消杀、卫生宣传、心理干预进村入户,冲锋在前。除此以外,每天还要带领防疫队开展环境消杀、饮水消毒、改厕指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防疫队共调查灾民户817户3856人,健康教育2726人,分发宣传资料1733份,消杀面积32030平方米,分发消毒片41480片,入户宣传180户,集中培训11次,心理干预816人,为8个月到12岁儿童预防接种乙脑疫苗92针次,甲肝疫苗298针次。除全乡1300多人外迁安置后,防疫工作入户覆盖率达到100%。

  这些工作,胡方杰同志带领的防疫队,几乎要身负几十斤的消杀设备和消杀药品,徒步几十公里,从早上6点前起床,白天进村入户,晚上经常用手机写短信息,直至十一、二点才休息。他要求队员真实、及时、客观地把队员每天的工作过程如实报导。由于灾区通讯受限,他就带领队员们编写手机短信息,再汇总修改,及时把一条条有价值的灾区防病工作信息传回后方,让外界更深地了解灾区防疫队的工作环境以及队员们的具体工作内容。

  科学管理,重视团队

  灾区的生活条件十分不便,大家都吃住在帐篷中,在到达灾区的第二天,胡方杰就要求大家做好内务工作:选举帐篷长;开展大范围的卫生大扫除,宣布三条卫生公约;安排轮流值班表;帐篷内设置床铺区、生活用品区、食品区、背包区等功能分区;帐篷间开展卫生评比活动等。

  由于防疫队10人睡2个帐篷,床位怎么安排应由队长决定。此时,胡方杰开玩笑地说:“我看我们还是抽签决定吧。”大家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也就都点头同意了。由于灾区物资紧缺,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物品,因此,防疫队立刻商讨决定将随身携带的所有物品实行统一管理。此外,他还组织温州防疫队进行了物资盘存,对仓库内的食品、药品、防护品、生活用品、消杀器械等五大类150多种物资进行了统计,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了各种物资的使用情况。在物资的使用上,外出爬山下村队员则被优先得到发送。在他的带领下,队伍团结互助,精神饱满,工作干劲十足。

  生活上,他非常关心每一位队员,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并且亲自制定防疫队约法三章,要求队员除工作时间外,中午抽空要多休息;留守驻地者,不管温度、虫蚁,找空地休息;晚上一律不准外出,当需要离队时必须请假。在担任苏河片临时支部副书记期间,他加强了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党员们要在工作做先锋模范作用,并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位战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争着干最苦最累的活,每天都争着下村入户,用他们的热情和党性素养,实践当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并最大程度地发挥着团队的力量。所有党员都把灾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听从队伍指挥。由于党员同志的榜样,两名非党员队员向临时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火线入党。

  合理分工,专业防控

  防疫工作的重点要规范操作+合理分工,因此在努力开展各项工作时,胡方杰把防疫队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把具备消杀技术、信息资料、上山入村户外活动特长队员挑选出来,还集思广益、兼听纳言,增强决策科学性。

  由于防疫队的工作是应急性的消杀处理,是一种短期的行为,更重要是指导培训当地人员的自我防病能力。考虑到消杀工作开展已经基本到位,防疫工作应该要更加全面,胡方杰提出工作重点要逐渐从以单纯的入村入户消杀转到以饮水消毒调查监测、改厕、外环境消杀技术指导、预防中暑、应急接种等为主的综合性防病工作。

  5月28日,他抽出时间,对村社的39名消杀员进行了培训指导;并逐步将村外环境消杀工作,由温州防疫队直接喷洒移交给村社消杀人员负责。在此基础上,他还和同事们总结以上经验,指导了苏河乡的饮水消毒和改厕工作,并负责设计了苏河乡饮水改厕调查表,查明了苏河乡重点饮水、厕所现状。由于灾区厕所基本倒塌,灾民如厕困难,同时,通过对入村入户调查数据发现,厕所改建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他就积极组织队员,带领乡政府指派人员,查看地形,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村民改建标准挖坑厕所,使灾区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此外,防疫队还承担了乡政府所在地供应400多人饮水的蓄水池的消毒工作。由于该蓄水池为非封闭式,加上由于地震导致管道破损,实际水量比20吨的设计蓄水量大很多。为此,大家还专门建立了蓄水池持续加氯监测制度,每天早上监测管网水游离性余氯量。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加氯量,蓄水池持续加氯半小时后又测池水余氯和水龙头余氯,中午和晚上再测水龙头余氯,进行实时监控,使之始终达到震区饮用水水质标准。每天6点不到,胡方杰就早早起床,安排当日工作。烈日下,防疫队徒步行军往返30多公里,顺利完成环境消杀、改厕指导等工作后,晚上,胡方杰还要计划好第二天的工作。截止6月11日,我队累计监测蓄水池游离性余氯80多次,消毒饮水600多吨,未发生一起水性传染病疫情;完成全乡各村各户消杀防疫工作的第二轮覆盖,有效的保障了当地村民、驻地官兵和各类救援队伍的饮水安全。

  这几天从队员们口中叫出的“胡处”已经不是纯粹的行政称呼,更多的是一种昵称。在抗震救灾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他与队员们同甘苦,共患难;他带领全体队员翻山越岭,下村入户,为实行全乡各村灾后消杀防疫工作全覆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精通卫生防疫业务知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团结一致,克服人员少、任务多、工作繁重的困难,用满腔热情服务灾区的卫生防病工作。为人真诚坦率的胡方杰,用自己的品德赢得了苏河乡政府、驻扎的猛虎一营全体官兵、以及无数前来援助救灾团队的赞誉。(温州市卫生局党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