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两位十七大代表的“板凳会议”
来源:温州日报  日期:2007-11-22 10:57:33 字体:
 
 
  人物名片:郑雪君,温州晚报总编助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党的十七大代表。作为来自基层的十七大代表,她对郑九万和永嘉县后九(土夅)村有着特别的亲切感;而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采访的记者,她对温州新农村建设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本报记者 王丹容 潘建中

  共同采访者 郑雪君

  “雪君妹,这就是我们后九(土夅)村。”

  “九万哥,这一趟可让我盼了些日子。”

  “兄妹”见面,甚是亲切。车至村口,郑九万便兴冲冲地带着郑雪君,到村里转上一圈。

  十七大期间,因为同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又同姓“郑”,郑九万和郑雪君便结下了“兄妹”之缘。尽管“兄妹”俩熟识已久,但这还是郑雪君第一次来后九(土夅)村。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没几步就到了九万家。

  “来来来,在农村就只有坐这板凳了。”院子里,郑九万随手拉来一条长板凳,热情地招呼郑雪君一并坐下。

  大山深处,围绕着后九(土夅)村的发展,两位十七大代表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议”……

  开场:九万家院子里,木板凳一拉,成了两位代表的“临时会场”

  郑九万一身西装,他刚从市区作报告回来。“十七大回来后,要我去讲几句的单位很多,这段时间一直很忙。”一坐下,老郑就撩起西裤裤腿。

  “九万哥,身体还好吧?”一旁的郑雪君关切地询问后,便开门见山,“这么忙,会不会影响到村里的工作?”

  “身子没问题,就怕太忙误了大伙儿的事。”郑九万说。沉默了一会儿,忽又开口道:“到外头去,能把好东西带回来”。

  这两年,每一次郑九万出门,乡亲们总满怀期待和欣喜。“走出去”的郑九万,从“外头”为乡亲们带回了越来越多的“好东西”,让后九(土夅)村来了个大变样。

  村里的稻田养鱼项目,引进“外头”新技术后,亩产由原来的十几公斤增加到三四十公斤,村民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外头”的农业科技专家来了,村里120亩耕地散满了希望的种子。三年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前年的2500元,增加到去年的3200元,今年有望突破4000元。

  “村里的事,真得抓紧了,要干的活太多了。”郑九万像报账一样,一口气说着,“村里盖办公楼,还要一笔钱;年底前,要把通往自然村的路全部修好;外面有公司想跟我们合作,还得跟大伙儿商量……”

  听罢,郑雪君追问:“北京回来后,有没想过,下一个五年,再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话音刚落,郑九万忽然放大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说:“只要大伙儿团结,五年内有信心让大家人均年收入再翻一番。”

  “再翻一番,好!”闻言,郑雪君兴奋地赞道,爽朗地向郑九万竖起了大拇指。

  得到小妹的鼓励和夸奖,憨厚的老郑咧开嘴“嘿嘿”地笑起来。

  高潮:卖土特产成为焦点,“雪君工作室”和“九万公司”要联手搞促销

  时已初冬,红灿灿的柿子,依旧挂满枝头。

  “360亩高山柿子,今年丰收了。”半晌,郑九万收回视线,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今年,全村种植的30多亩西瓜、120亩青椒、360亩红柿和50亩东魁杨梅,打上“郑九万”的统一品牌后,在市场上越来越走俏,村民尝到了热销的甜头。

  “走,雪君妹,带你去看看咱村的土特产。”郑九万起身上前,朗声邀请道。

  一路步行,古朴木屋掩映在葱翠山林里,黑瓦屋檐下挂起了大红灯笼,几家

  “农家乐”红红火火已开张。水泥路旁,红色田鱼嬉戏稻田,散养土鸡欢快觅食。农家院子里,番薯、柿子摆上了摊档,村民们卖起了土特产,一派农家风光。

  “这些多原生态‘宝贝’,以后打算怎么念好这‘生意经’啊?”一圈转回来,拉来板凳坐定,笑意盈脸的郑雪君又问。

  板凳上,郑九万双手交叉抱着膝盖,思忖了片刻,答道:“‘九万’公司开张了,

  这以后啊,还得把这公司办好,把‘郑九万’牌打响。”

  “对,郑九万就是响当当的品牌。一个品牌可以致富一村人。”郑雪君点头。

  依托郑九万的品牌效益,“九万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成立后,势头不错。今后,村民们不仅可直接参与公司分红,如果有余钱也可以自愿入股做股东。

  就在“板凳会议”开始之前,“九万”公司还刚跟市区“楠溪第一楼”签订了购销合同,后九(土夅)村的特色农产品以后将直接走进市区餐馆。

  “这路,还要走得再宽点。”郑九万憨憨一笑,紧接着,倒给郑雪君出了个难题:“雪君妹,你是大记者,你再帮咱大伙出出点子。”

  沉思一会儿,郑雪君立即献出一计:“下回,咱兄妹俩就来次合作。‘雪君工作室’和‘九万公司’一起联手,在市区松台广场来次促销推广活动。”

  “好,就这么说定了。”郑九万又一次提高了嗓门,兴奋地扬起手,拍了拍板凳。

  尾声:文化不高是九万的“心病”,发展后九(土夅),还得靠人才、靠知识

  时间渐晚,山里多了些寒意,丝丝细雨不约而至。两位十七大代表的“板凳会议”却越开越热烈……

  敲定合作的事,郑雪君又询问道:“新农村建设,村里最缺什么?”

  “缺的还是文化。现在搞发展,什么都离不开文化和知识。”郑九万答道。

  缺知识、缺文化,让老郑感受颇深。十七大回来后,很多单位邀请他去作辅导报告,但老郑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少都回绝了。

  “就拿村里来说吧,咱村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又是市风景名胜区了,外头来的人越来越多。可大伙儿老老少少的,文化和文明都还差了点。”

  “看来,新农村建设关键还得靠农民素质的提升。”郑雪君应道。

  郑九万不出声了,默默地点了点头,目光凝视远方。这两年,小小的后九■村,每年走出一位大学生。等这些年轻人读完书回来,后九■村发展就更有希望了。

  “这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更需要你的九万精神。”郑雪君转过头,认真地望着郑九万说。

  “只要大伙儿还需要我,我会一直干下去!”大山深处,56岁的郑九万回应着郑雪君的话,话语坚定而有力……

  ▲郑雪君(右)和郑九万共议新农村建设。许日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