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平阳县精心组织实施“三安”工程全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中共平阳县委组织部 日期:2006-11-06 09:41:00 字体:

  去年以来,平阳县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落实三真,关爱基层”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以“基层组织安家、基层干部安心、基层社会安定”为主题的“三安工程”,村级组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农村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精心组织实施“基层组织安家”工程,努力打造农村基层的办事中心、服务中心和活动中心。

  我们将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办公活动场所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建立健全“四个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努力打造农村基层的办事中心、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尤其是在抗击“桑美”的过程中,我县58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特别是去年以来新建的168个村级综合楼,经受住了超强台风严峻考验,成为了抗击台风的战斗堡垒、群众转移的最安全的地方、生产自救的供给站、生命保障的应急处,被干部群众亲切的称为“村级组织的家,老百姓的避风港”。一是建立了三级联系工作机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在县级,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制度,由县领导挂钩联系被列入省、市计划的活动场所建设,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在乡镇,与乡镇党委签订《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包干到村,确保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在村级,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的策划者、参与者作用。二是建立了三类分建工作机制,因村制宜、分批推进。我们把全县无活动场所的241个行政村划分为三个类别重点进行解决:第一类为列入省市计划的66个村,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确保了在今年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第二类为列入县级计划的102个村,通过采取新建、改建或购买等方式,解决了无活动场所的局面。第三类为县本级计划解决的73个利用集体所有闲置房的村,采取修缮、扩建、产权转移等办法完成了改建。三是建立了三个配套工作机制,合力帮扶、监督管理。开设了“绿色通道”。县土地、规划、财政等部门在“为民办事中心”窗口建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绿色通道”,实行办事“直通车”服务,为办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手续大开绿灯。同时还帮助各村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项目选址、设计、审批、产权等方面的困难,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县财政局、民政局、发展和改革局分别向挂钩联系村捐助25万、20万、5万元的工程建设资金。县外经贸局为挂钩联系村解决了集体外借债务问题,还给新的组织活动场所送去了办公桌椅。县规划建设局精心设计了五套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效果图和施工图,供各村选择使用,同时为了减轻村级经济负担,还免费为组织活动场所提供全程设计。县审计局免费为工程项日进行审计。建立了部门挂钩帮扶负责制。将列入省市计划的66个村作为首批机关部门挂钩牵头对象,实施“一对一”帮扶制度,共落实部门帮扶资金198万,下村进行技术指导3000余人次,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在财力、物力和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同时,我县还多渠道筹集资金,到目前为止,县财政已落实补助资金300万元,各乡镇落实补助资金173万元、村级自筹1300万元。完善了监督工作制度。组建了工程工作监督组、工程质量监督组、资金管理监督组,对全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中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确保“阳光操作”。推行“一上一下”的定期督办机制,即“乡镇、村对建设情况进行一月一报,县村建办定期下村听取乡镇、村干部的意见”,对部门落实帮扶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四是建立了三个功能拓展机制,整合职能、发挥效应。建立内部功能聚集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通知》,将全县原有和新建、修缮投入使用的村级活动场所的外部标识都统一称为“村综合楼”,除了挂村级组织办公室牌子外,还增挂了综治调解室、民情接待室、计生服务室等便民服务站(室)以及村民学校等牌子,进一步整合各项工作职能。县委还专门拨出20多万元专项经费,统一制作了500套有关制度挂图,赠送给列入省、市、县新建、修缮计划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便民服务制。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中设立了“民情接待室(站)”、“为民办事代理点”等,无偿为群众办理建房、计生、婚姻登记等手续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去年以来,各村级组织为农民群众无偿代理服务10518件次。同时,各村将配套建设的文体活动室、综合服务室等都免费向群众开放,全天候为群众服务。凤巢乡溪头街村依托活动场所,定期开展播放革命历史电影、老年人棋牌赛等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立中心村建设发展机制。由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都建设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地理位置和基础设置等都比较优越。因此各村因势利导,积极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辐射功能,推动中心村建设,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30多个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农民新村。如宋埠镇宋埠村按照中心村建设规划,在活动场所周围兴建了村民医院、花园、菜市场、幼儿园等生活设施,吸引了大量村民到活动场所周围建房,形成了初具城镇雏形的村民小区;山门镇西山村积极在活动场所周边引进业主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了以传统农家菜为主的特色“农家乐”餐饮一条街,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精心组织实施“基层干部安心”工程,努力破解农村干部“难当、难留、难安”的困局

  针对“能力水平有限,生活得不到保障,困难无法解决”这制约基层干部安心工作的三大因素,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居)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教育培训、落实待遇、解决困难等方面,努力破解农村干部“难当、难留、难安”的困局。一是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提高基层干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委托省委党校、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举办了乡镇领导干部可持续发展研讨班、科技乡(镇)长科技管理培训班、农业结构调整及效益农业培训班等,邀请有关专家来平作“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平阳产业发展”等专题讲座。举办了村干部培训班,对新当选的村两委负责人进行了理论知识、政策法规、领导方法、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业务技能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二是构建生活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干部的福利待遇。有230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落实了相应待遇,其中,214人被确定为主任科员,16人被确定为副主任科员。对欠发达乡镇工作的乡镇干部每月给予50元的补贴,对生活有困难的乡镇干部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对卸任村干部,我们保留三年的福利待遇,并给予一次性500元生活补助。县财政今年安排320万元,用于对乡镇、村(居)干部的培训、困难补助、体检、误工报酬等。同时,在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村干部效益工作制、最低报酬保障制、卸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等,并与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相配套,逐步破解了基层干部“难留”的问题。三是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一个先进村和一个后进村,定期到联系点,帮助基层理清思路、解决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县领导已到联系点指导工作、同基层干部谈心交心2227人次,走访困难基层干部678户,解决实际困难768件次。尤其是圆满解决了九三学社原主委陈青燕同志遗属住房问题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难题,在基层干部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县委还把关心“三老”人员生活,作为“关爱基层、落实‘三真’”的重要内容,实行“七·一”、年终集中慰问和发现困难及时慰问相结合的办法,走访慰问“三老”人员。今年以来陆续下拨了100多万元资金,慰问“三老”1600多人次。

  三、精心组织实施“基层社会安定”工程,努力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环境

  在认真总结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推广实施了《平阳县村务管理运行规则》,进一步推进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从而有效地维护基层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加快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星级民主法治村建设,围绕“四民主两公开”原则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逐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实施村务公开制度、村帐乡镇代理制度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努力实现村级组织良性运行,从源头上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探索建立专职村务助理员制度,从村级后备干部或在换届中因撤并、职数减少而未能当选的优秀村干部当中聘任村务助理员,实行坐班制,协助村两委管理日常事务,解决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少数村“无人办事”问题。二是有效整合农村工作指导员资源。开展农村工作指导员现场办公服务进万家、政策咨询服务进万家、信息文化服务进万家、扶贫帮困服务进万家、矛盾化解服务进万家等“服务五进万家”活动,落实帮扶资金620多万元,慰问党员、贫困户3300多户,扶持发展项目172个,在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维护农村稳定。三是完善“三中心一站式”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民情民事调处服务中心、科技兴为民农服务中心以及农技110、“党员服务社”等知民情、解民忧制度的建设,形成了“三中心一站式”服务模式。据初步统计,各中心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3512批次、58739人次,全程代理办结1457件次,解决各种问题5206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87件次,信访件同比下降了63%,农村社会矛盾沟通、调处、化解机制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