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咨询服务电话:0577-12371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0577-12380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瓯江红 · 战“疫”先锋 | ① 最美逆行,最美的白色背影
来源:温州日报 日期:2020-02-09 21:45:00 字体:

  一份特别的战“疫”手记

  “这几天忙,晚上都是拿着手机、灯都来不及关就睡着了……”2月6日清晨,前几日,记者发出的微信,终于等到吴红梅的回复。简短的信息中,透露出她在武汉战“疫“前沿的工作状态。

  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医政医管局发出工作函,在全国抽调10名感染医学专家,组成疫情防控组,要求即日赴武汉支援。

  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吴红梅,名列其中。相隔10日,记者再次联系上吴红梅,她说,这个“戴口罩的春节”,让她毕生难忘……

  “带着重托,带着牵挂,等我平安凯旋!”

  出发的时间定在1月25日清晨6点,直接搭乘高铁抵达汉。24日晚,记者与吴红梅约定,会提早40分钟到达动车站,为她送行……当天深夜,吴红梅在微信上给记者留言:“行程有改动,1月25日凌晨3点坐车去杭州,再搭乘高铁去武汉,要失约了。”

  凌晨3点的温州城,天还未亮,格外寂寥。吴红梅拉着小小的行李箱,出发了!从居住小区到接送车辆的停放地有一段小小距离。爱人一路跟拍,录制小视频,待她坐上了出发杭州的汽车,挥手告别,祝福她一路平安。

  专家手记带着信任,带着重托,带着亲人们的牵挂,我只身出发。来不及和亲朋好友们互道新春吉祥,就在微信朋友圈里统一恭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会想念你们,等我凯旋,等我平安归来!

  下午2点,我们终于抵达武汉。稍作休整后,并开始与湖北卫健委及当地医院对接工作,确定我对接援助的为武昌医院。晚上,我们几名专家组成员召开了碰头会,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我们一定会胜利!加油!相信我们!

  “不畏惧、不退缩,我们逆流而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的武汉城没有了往日的喧嚣,静到让人“发毛”。路上看不见车、也没有人,空前地寂静。所有人都戴着口罩,见面后不摘口罩,也不握手,彼此都是眼神交流。

  1月26日21时42分,时隔近半日,吴红梅在微信上回复记者。此时的她,刚刚完成首日的工作,正吃着晚饭。间隙,她跟记者讲述了今天一天的工作情况。上午9时许,吴红梅按照三级防护要求,另多加了一层隔离和一层外科口罩,穿戴严密的防护用品,进入武昌医院最前线……专家手记到达后,我与武昌医院院感科主任一起,了解医院的整理布局流程。经过走访,我发现医院的的建筑布局、感控流程等方面存在些问题。

  我回到住所,将今天武昌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整改建议。除此以外,我开始着手整理物资清单,以及牵线落实捐助的其他物资,如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还有一些慈善机构提供的食物等。

  “静静的武汉城,有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不畏惧,反而更坚定‘逆行’的心。”

  “我们众志成城,新冠君,快让开!”

  1月27日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吴红梅迎来在武汉的第二天工作。她的住所距离定点援助的武昌医院步行约一小时。

  每天清晨,她都是和空军部队的将士们一同搭乘大巴出发,在大巴中换好防护装备后,进入医院。

  武昌医院是所具有1000张床位的综合三级乙等医院,有三个院区,现在有两个院区紧急改建成隔离病区,据推断,这个医院收治数应该最多。

  专家手记我穿戴严密的防护,深入第一前线,在新冠病毒的污染区,也许是因为这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物资援助和身边顶尖感控智囊团力量,让我感觉没有想象中可怕。“我们众志成城,新冠君,快让开!”

  “我们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连日来,武汉的疫情连连升级。断联了10天,战“疫”前方的情况如何?当记者再次联系上吴红梅时,已经2月6日清晨7点。她在微信留言:这几天忙,晚上都是拿着手机,灯都没关就睡着了,现在准备先去医院上班去。只言片语中,我们能想象到她的工作状态:感染防控、排查医院防控的风险和隐患……每晚还得书写工作日记。在吴红梅来之前,武昌医院还没有一位援助专家,她是第一位“外援”。不忍打扰吴红梅休息,翻看了她的朋友圈,最新的转发是《温州市委市政府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专家手记在武汉,我常常感到温暖。送餐人员会将家人送她的水果省下来,送给我加餐。他说:“您是远方来的专家,为了武汉拼尽全力,这些水果只是份心意,它们含有维生素,给您加餐补充能量。”身处暴风眼,看到有那么多人关心支持我,特别温暖,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赢。最近,一波又一波的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武汉,好消息也越来越多!“我们所有人都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温州六院举行特殊党支部会议

  “今天,我们以党员的名义,以医务人员的天职,向组织保证,挺在防控疫情战斗最前线……”1月30日中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南白象院区(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党支部会议。防控疫情的临时党支部宣告成立参加宣誓的是党支部书记、感染科主治医师蔡玉伟,站在他身后的,还有22名年轻的党员和期待加入这一战斗堡垒的白衣战士。

  关键时刻带头“再战”

  1月31日,原本将进行第一次交接班的蔡玉伟通过医院内部视频向院领导申请留下再战,而此时的他已经战斗了整整两周。

  半个月前,温州发现全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治疗任务落在了温州传染病定点医院——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月17日上午,由温州六院12名护士和5名医生组成了第一批治疗小分队,直接进驻隔离区。

  “这是医生的本职工作,我们义无反顾。”当被问及“临危受命”时的心情时,蔡玉伟说,根本没有时间去细想,甚至来不及跟家人打一声招呼。

  37岁的蔡玉伟毕业后就在温州六院工作至今,虽然一直和传染病病患打交道,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他还是头一次遇到。为了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病情,蔡玉伟每天上午8点就来到了隔离病房,因为穿上层层隔离防护服后,活动受限,日常的查房工作都要持续两个多小时。回到办公室后,他又开始了写医嘱、填病历、整理资料等工作。如果遇到收治新病人,还需要再进入隔离病房。等到回生活区,往往只剩下睡觉的时间了。

  成为临时党支部的书记后,他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要凝聚好我们支部的力量,同时也要保障好党员和群众的健康。”在休息时间,蔡玉伟组建了临时党支部群,不断推送理论学习。“希望可以通过学习鼓舞我们党员的战斗士气。”蔡玉伟说,他还要在会上宣传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让党员以点带面,做好医务人员在生活区的自身防护工作,保障好抗疫部队的战斗力。

  “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蔡玉伟坦言,不想下火线有自己的考虑,一来自己已经熟悉隔离病房,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也可以为第二批治疗小分队提供经验,二来也希望节约医疗资源,让更少医务人员进出疫区,减少感染的风险。

  感染科护士长的13篇日记背后

  2月4日,连续上了16天班的高悠婷终于能歇一口气了。

  高悠婷是瑞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长,自疫情爆发以来,她便投入到这场无声、无形的战役中。安排交班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确保防护安全、培训新手护士……高悠婷的工作既琐碎又繁杂。

  因为焦虑,高悠婷每晚都在失眠,睡不着时她就起床写日记,记录下战“疫”的点点滴滴。13篇日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剧情,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感动了。近日,记者联系上高悠婷,听她讲述日记背后的感人瞬间。

  她也是一名病人

  半年前,高悠婷刚做了一场甲状腺手术,上个月,她又出现突发性耳聋。本想趁此好好休息一下,谁料到,一星期后,疫情来了。

  1月20日,医院下达抗击疫情的命令,同时发热门诊的病人突然增加,高悠婷所在的感染科必须首当其冲。

  面对病人剧增,高悠婷要立马进行医院两个院区的对接,筹备开设隔离留观病区,给增援的护士梳理流程。随着形势越来越严竣,高悠婷的工作量也跟着不断加剧。有时候,花费几个小时排好的班表因为病人增加,又要打乱重新排。

  在开始几天,医院防护物资出现紧缺,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安全,高悠婷要不断与总务科联系对接,还要把消毒、防护做到每一个角落。“这几天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家的安全问题。”高悠婷说,特别是保洁人员、保安,高悠婷要一直给他们讲解如何做好防护。

  每天交代完工作,高悠婷回到家往往已是深夜。高悠婷说,每天自己洗漱完躺在床上,脑子总是有一堆问题围着,“明天有什么要交代的”“如何开展护理培训、流程怎样更顺畅”“科室里还存在哪些问题”,一波接一波的问题涌来,一向睡眠很好的高悠婷连连失眠。第二天一大早,她又要处理电话、微信信息。

  忙碌的工作,也让高悠婷不得不暂停了耳朵治疗。“其实我是真的有点怕会耳聋,我还这么年轻,万一复发了可怎么办。”高悠婷说,之前医生一直叮嘱她要注意休息,如果病情复发可能会导致终生耳聋。“现在是真的没办法,没时间。”高悠婷叹了口气。

  让出最后一间房

  “你就是劳碌命。”丈夫评价高悠婷。

  从1月20日到2月4日,高悠婷连续工作了整整16天。本想着中途休息一天,但没对接完的工作、各种突发事件让她还是决定回医院继续工作。“事情没做完,心里一点都放心不下。”高悠婷说。

  2月4日,高悠婷跟同事对接完最后一项工作,终于可以缓缓劲儿,回隔离的宾馆好好休息一下。然而,电话又来了。

  医院打来电话说,新的一批医护人员要安排入住宾馆,但附近宾馆全部住满了人,紧凑紧凑,刚好缺一个房间。“再协调一间房实在太麻烦了,我的房间让给他们,我回家住吧。”高悠婷马上做了决定。

  说完,高悠婷给丈夫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突然迟疑了一下,丈夫解释,女儿正值高三关键期,不能有一点马虎。顿时,高悠婷心里连日来积攒所有的辛苦委屈终突然爆发了。她哭着责备丈夫,匆匆挂了电话。

  挂完电话,丈夫不放心她,又让女儿打电话发短信安慰。“不会说甜言蜜语不代表不想你,不能说感同身受,只能说妈妈辛苦了,真的辛苦了!很抱歉也很遗憾我不能成为你身边的战友,但我和爸爸一定永远是你最坚实后盾,家永远是你温馨的避风港。”收到女儿短信后,高悠婷的心终于宽慰、安定了许多。

  从宾馆搬出来后,高悠婷连洗了好几次澡才回家进行居家隔离。

  同事抢着上“战场”

  在采访过程中,高悠婷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带领的感染科护理团队。在她的日记中,感染科的姐妹们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团结总是让她忍不住频频落泪。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马上要退休的雯雯、刚参加工作的琪瑶、孩子才三个月大的蓓蓓、……面对疫情,各个都抢着上“战场”。

  讲起她们的故事,高悠婷的语气里充满了心疼。快到退休年龄的雯雯,老公长期卧病在床,自己也刚查出癌症。大家本想照顾她,让她不用投入这场战役。然而,雯雯却坚持请战,大年初四,在护工上班后,雯雯把老公交给护工护理后,自己马上投入战斗。

  刚入职不到3个月的琪瑶,不过20岁出头。在隔离病房内,琪瑶遇到有病人因为恐慌而情绪不定极不配合工作,饭菜不合胃口就借题发挥,把饭菜、水杯砸向她。琪瑶忍不住偷偷哭了,高悠婷知道后,抱着她安慰,自己也忍不住默默流泪。“护士长,是我还不够强大,我会慢慢成长的。”看到高悠婷哭了,琪瑶反过来安慰她。

  还有孩子出生才三个多月的蓓蓓,毅然提前断奶,主动请缨。“不参战感觉自己像逃兵。”蓓蓓说。“我为她们自豪,为她们骄傲,我的团队,我的感染护理人。”高悠婷在日记里写道。

  疫情还未结束,高悠婷的日记还在一篇篇记录着。截至2月5日,温州已有2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而在这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正是如高悠婷这样的医护人员们在以命相搏。

  与疫情赛跑的“120”急救人员

  在温州滨海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用一趟趟安全、稳妥的转运让每一个发热患者都能接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就是120急救中心滨海分站的急救人员。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温州滨海医院作为浙南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该院设置了发热病人转运车来转运发热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接过重任的120急救中心滨海分站站长潘建达掷地有声的说。

  春节前夕至今,潘建达带领着救护团队每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和在医院坚守的医生不同,潘建达与他的急救团队更多的是“以救护车为家”,一天24小时中,他们大半时间都在车中度过,不是去接患者,就是在带患者来医院的路上。

  作为温州滨海医院120急救站的站长,潘建达没有畏惧,一旦调度的铃声响起,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有时甚至是在吃饭的时候,他都需要马上动身,穿戴好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伴随着救护车的鸣笛声,急救人员使命必达。

  疫情发生后,潘建达已经把救护车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忙起来时,他甚至吃、睡在车上,他在车上准备了方便面,饿了就拿方便面充饥。有时候因为出车的次数太多,潘建达干脆就待在救护车上,累了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等待着新任务。

  较长时间的转运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会让一直在车厢里的潘建达闷热不适,虽说数九寒冬,但他却时常满身是汗。为了顺利的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接受观察和治疗,潘建达默默地克服重重困难,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每当将病人送到发热门诊后,潘建达并不能就此松一口气,他与同组人员还需要立即对车辆进行清洗和消毒。

  就这样,潘建达带领着该院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人员积极应战,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这也是浙南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全体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是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保护着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